English

还高校学术一片净土

新闻聚焦
2002-03-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 茜 我有话说

20世纪90年代末,“学术腐败”与“学术打假”这些词已屡屡见诸报端。然而时至今日,学术腐败现象仍未销声匿迹。高校师生们不断呼吁:刹住学术界不正之风,还高校一片净土。

新教材不新:学术尊严难以维护

学术界抄袭之风对校园造成的不良影响首先反映在教科书上。翻翻教材,大量文理科基础教材存在着严重老化的问题。某校新闻系学生反映,他们使用的《新闻采访学》是1983年编写的,《文学理论》是60年代编写的修订本,《中国文学史》的蓝本也是1960年底编写的。老师们反映,近期编写的教科书有新意的不多,大部分只是改改框架,换换例子,换汤不换药。就其学术质量而言,甚至还不如用老版本。据一位从事美育教学和研究的教授统计,全国美育教材共有200多种,而其中内容有创新之意的不过10%。新教材不新,旧教材跟不上学术发展的步伐,如此下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难以科学建构,学术的发展无法形成积累。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毛寿龙说:“大量存在的抄袭和剽窃实际上就是学术上的制假贩假,如此下去会使整整一代学人都深受其害。”

缺乏创造性教育:学术腐败的又一成因

不少媒体对学术腐败的形成原因做了种种剖析,认为主要是,人才评价机制过于急功近利,职称评定与出书和发表文章的数量挂钩,以及外界社会风气浮躁等。高校师生们认为,缺乏创造性教育乃学术腐败的又一成因。曾去过许多国家考察学习的北京工商大学沈致隆教授介绍说,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教育缺乏创造性,小时候学习要背古诗、背课文,长大后的学习要按照老师的路子走。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从不怀疑老师,学者也很少置疑权威,把权威的观点当作真理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好一点的再引经据典地予以论证,不负责任的便整段摘抄。如此这般,学术界抄袭之风盛行就不足为怪了。

师生呼吁:刹住学术界不正之风

尽管学术腐败的产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都不能作为姑息的借口。师生们一致呼吁,无论如何,一定要刹住不正之风,还高校学术一片净土!

武汉大学研究生熊某认为,从学风、道德上讲,如果导师做学问的态度不端正,学术界抄袭风气蔓延,对学生的治学态度会产生极坏的影响。因此,大学教师特别是研究生导师应当行为人师,学为世范,做维护学术尊严的表率。

钟敬文教授曾经说过:“学者出书、写文章目的不应是为了挣钱,而是要传播对人类社会有益的知识和思想。”如果学者教授们都能以此自律,高校学术这片天空将恢复其湛蓝的本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