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解读村民自治》序言

2002-04-05 来源:光明日报 王郁昭 我有话说

近几年来,中外学者对我国村民自治的研究,显示了相当的热情。但目前的研究还有很大缺憾。在研究的内容上,关注村委会选举者多,对整个村民自治的运作及其影响研究者少;在研究方法上,尽管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了对个案的研究,但文章的字里行间却明显给人一种是从某种理论出发去解释个案的感觉。尤其是对一个区域内十几年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实行村民自治的实践进行追踪分析,更是凤毛麟角。自1988年6月实行村民自治以来,人们对于其功效的评价也众说不一,而围绕村委会直选,村委会与政府、村委会与党支部、村委会与村民的关系,以及村民自治的法律环境、村民的素质条件等问题的争论尤为激烈。对于村民自治这样一件直接关系到农民利益的大事,不去研究农民的感受与要求,仅仅停留在一般学理争论上,这也是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吴绍田同志奉献给我们的这部新著《解读村民自治》(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其特点就在于研究方法上的创新,通过对一个试点镇十多年来若干个具体事件的追踪分析以及与农民的直接对话,进而对农民对政策的认识、价值取向以及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势等进行探索。而关于对今后政策取向的建议,无论是在方法论还是在实践上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作者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吴绍田同志曾任过8年乡镇党委书记,8年县级党校的校长,特别是从1988年6月开始,他作为全国第一个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实行村民自治单位的党委书记,曾亲自参与了其中的策划与领导工作。应该说,作者是幸运的,这无论是对于乡镇领导实践来说,还是对于党校为他提供的学术训练机会来说,都是如此。没有他8年担任乡镇领导的经历,特别是亲自参与牛溪埠镇村民自治试验的策划与领导的经历,他就不可能收集和积累如此丰富的珍贵资料。而8年党校领导工作的生活背景,又为他的学术实践创造了条件。不仅如此,他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他对当地的民风民情以及农民的心理感受等有着深切的体验,他可以在与乡亲们唠家常中获得许多对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的线索和信息。这也可能是形成本书特点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在书中,作者从牛溪埠镇被确定为村民自治试点单位的社会历史背景、村民自治制度的构建与创新、村委会与政府政治沟通、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调适、村民的政治参与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追踪与分析。对村民自治治理结构的效率分析是全书的着力点,对村民自治政策的认识、价值取向,以及村民自治在农村基层运作的质量及其趋势演变的探究是全书的着眼点。

作者认为,民主首先是一种目的,当这种目的尚未实现时,它才表现为手段,所以,我们绝不能只把民主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机制来使用。在当前的实践中,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既不能由于初期的问题因噎废食,放弃实践,也不能试图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同时,要防止村民自治的异化问题,既要防止村民委员会由群众性自治组织向行政性组织的异化,又要防止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村民委员会由自治职能向经济职能异化。这些都是作者在深入分析思考后得出的“真知灼见”,对于实际工作都很有指导意义。

最后我要说的是,对书中的观点,我并不都是完全赞成的。但是,我赞赏它的字里行间透发出的那种实事求是、穷追真理的科学态度,赞赏书中充溢着的改革精神和具有超前性的见解。吴绍田同志现在平度市委宣传部担任领导工作,公务十分繁忙,他能够不怕吃苦,甘于寂寞,利用工作之余,完成这样一部著作,难能可贵。若此风长之,对于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必有一个新的发展和新的形势的出现。
(作者为原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