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爱在凝聚和延伸

2002-04-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庆本报特约记者 周萍 我有话说

春节前的一天上午,一位自称“陈秦”的中年妇女来到常州日报社接待室,郑重地递上10万元现金,委托报社转交有关部门捐资助学。衣着朴素的“陈秦”女士介绍说:“虽然我并不富有,也需要钱,但那些贫困生更需要帮助,捐出这笔钱,相信它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匿名好心人以巨资向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伸出援助之手,这慷慨无私的义举,只是常州市开展的“帮困助学”活动中众多感人事例中的一个。

政府社会共献爱心

不让常州的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不让在常州读书的孩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是常州市政府帮困助学的首要目标。常州市教育局从1997年起建立了奖学金和贫困学生助学金制度,从收取的学杂费中提取5%到10%作为帮困助学基金,并从2001年起,由市财政专项拨款,每年两批向特困家庭中的大、中、小学生发放帮困助学金。

帮助困难家庭的学生,需要社会的共同关心。经过广泛发动,全市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纷纷解囊,为困难学生捐款助学。常州市教育局还筹资建立了常州教育希望基金,仅这一项基金去年就为1500多名困难家庭学生发放爱心助学金50万元。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常州分公司设立了“太平洋爱心助学基金”,为100名大、中学困难家庭学生提供资助,直至完成学业。

据了解,2001年常州市帮困助学金理事会通过政府专项拨款和社会捐款等渠道,已向2500多人次的大学、中专、技校和中小学困难家庭学生进行了资助,资助的金额和物品已达237万元。

爱心化甘霖洒遍人间

家住常州市五角场西村的周某是一个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由于心力衰竭,未能完成学业。但他渴望读书,为此给常州市副市长周亚瑜写了一封求助信。信中写道:“我生活在一个破碎而又贫困的家庭里,听医生说,我的病最多只能支撑到30岁。所以我希望在剩下的十多年时间里能够上学读书,这是我生命结束前最大的愿望。”读到这封来信,周亚瑜似乎看到了一个无助少年期待的目光……他立即责成市教育局和市帮困办落实。有关部门几经走访和协商,决定从常州师范学校调出一台电脑,赠给周某,由常州市十一中免费提供学习用品,并由一名教师和3名学生组成助学小组。如果生命真的只留给他还有十年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有一个充满阳光、欢乐和希望的十年。

高校收费改革后,学费成了困难家庭难以承受的负担。常州市教育局局长居丽琴在帮困助学大会上作了“五条通道助你上大学”的辅导报告,一时间,电话、来访纷至沓来。秋惠外贸纺织品公司设立了百万元光彩助学基金,为十名特困家庭学生送上5万元助学金和文具用品;常州市红宝石餐饮公司为20名常(州)武(进)地区的大学生捐助了6万元;常州市城镇建设开发公司全程资助了2名困难家庭的大学生……

一个又一个捐赠仪式,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激情场面。大学生说,这种爱让自己体会到了胜过家庭和亲情的温暖和幸福。

爱心结硕果希望无限

在常州,对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是不求回报的。但它一旦化为精神力量却又是很难用数字来计量的。

一位受捐助小学生的母亲在来信中写道:我是一位失去了丈夫的双胞胎孩子的母亲,收到市帮困助学金理事会送来的500元助学金后,十分激动,我告诉孩子们,这世上关心他们的人很多很多。

田家炳实验中学学生蒋涛,因生病住院家庭负债万元而提出退学申请。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鼓励下,他又重新振作起来,在全国“华罗庚杯”和“希望杯”数学邀请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更让人感动的是,武进师范学校沈荣花等三位同学在校学习期间接受了资助,毕业后他们即把自己刚领到的工资捐给了母校的爱心基金。受过资助的学生张玉虹切身感受到了这“身边希望工程”的意义,毕业后写信给母校,要求加入帮困助学行列,资助一位困难家庭学生直至完成学业。

正如副市长周亚瑜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大家为每个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奉献一片爱心,奉献一片真情,让每个家庭洒满阳光,让每个孩子充满希望,那么新世纪的常州,将会更加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