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型企业是中关村生命所在

●新闻聚焦的回声
2002-04-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冯永锋 王光荣 我有话说

本报《新闻聚焦》“探寻中关村发展之路”引起了北京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北京市副市长、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刘志华为此专门约见本报记者。在访谈中,刘志华强调,看中关村,重点要看它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中关村生命所在。

创新型中小企业最具特色

刘志华说,一部中关村发展的历史就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正是通过创业,中关村蕴含的巨大的智力资源得以释放,也正是通过创业企业的成长,使中关村成为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高地。

创新型中小企业群构成了一个产业生态链,它们之间在技术上既替代又配套,在市场上既竞争又结盟,互相创造着需求又共同向更高水平迈进。制造基地可以外迁,产品可以外包,但最具价值的研发和营销环节必须留在中关村,这些新型的所谓“哑铃型”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链的高端。

创新创业带动中关村发展

刘志华认为,中关村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与中关村发生的创业现象分不开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创业使中关村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而且构成了中关村今天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拿自己的钱和技术创办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的外在性,源于创业者自身的创业冲动在进入到市场残酷的优胜劣汰法则后,必然促使创业者通过学习、模仿乃至创造使自己生存下来。

创新型中小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刘志华说,中关村最重要的产业发展路线就是要将这里重要的人力资源所创造的科技成果,首先演化为市场导向的成果,进而演变为高科技中小企业,再演变为高科技大型企业。现在,中关村一些知名的企业几乎都是走的这条路。联想之于中科院计算所,方正之于北大,莫不如此。今天,当中科院顶尖科学家跟你谈的是其技术成果的市场定位和市场价值时,当你根本无法分清创业者、出资人抑或技术专家谁是真正的老板时,你就会发现这就是中关村,这就是中关村特有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果之路。

刘志华指出,政府在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上,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当时当地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1988年以前,这种支持更多的是体现在“宽容”上,即允许企业大胆闯,大胆试,政府采取各种变通措施解决当时困扰民营科技企业的人才档案、经营场所和资金短缺等问题。1988年,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中关村的创业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近年来,政府更是出台了各种鼓励创业的政策,形成了完整的创业支持和服务体系。

中关村对大企业很有吸引力

刘志华说,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大企业入住园区,是中关村产业发展的又一条成功之路。

目前,中关村正在倾力进行产业基地建设。这些产业基地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政府加速园区建设的决心和意志,政府统一掌握土地一级开发,再由开发商进行二级开发,中关村摸索出了一条政府和市场力量合作共同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模式。

3月19日举办的“中国经济沙龙—中关村之夜”表明了政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心。招商引资,特别是吸引世界五百强跨国企业进入园区建立分支机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招商引资的重点。目前,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微软、IBM、摩托罗拉、惠普、朗讯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已经在园区设立研发机构或生产型企业。这些跨国企业的入住,吸纳了中关村的技术人才,提升了中关村的技术品质,强化了中关村的品牌效应,客观上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税收。经验表明,跨国高科技大企业,在带来了税收和就业的同时,其研发和营销,乃至管理模式和控制手段,都会深刻地影响中关村的本土企业,在这种交互影响的过程中,中关村的大企业和小企业开始了自己在全球经济和技术竞争中的定位,一个面向世界的国际化的中关村已经显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