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加强部门协作促进气候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2-04-1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林英 我有话说


4月5日至6日,首届中国气候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制定我国未来10年气候规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次盛会。会上,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

秦大河首先介绍说,最近几十年来,异常严重的洪涝、干旱、热浪、低温冷害和土地沙化等气候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给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气候变化已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并已提上国际政治活动议程。

气候变化是构成“气候系统”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冰雪圈中各种过程,以及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寻求理解和认识气候变化,必须将气候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加强对各圈层及其相互作用的观测。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开始主要是研究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的增加与几十年来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但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多学科、多部门的相互配合,现在已演变成一个综合性的全球气候环境问题,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与重视。世界气象组织等国际机构相继开展了世界气候计划(WCP)、气候议程(CA)和全球气候系统观测计划(GCOS)等项目。

秦大河说,我国开展气候研究和预测工作已有5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这一工作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气候工作各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国际社会对气候的认识已经迅速地从经典的气候学概念拓展为气候系统的概念,在组织观测、模拟、预测和应用服务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而我国对气候工作认识的范围还有待深化;目前我国从事气候系统观测、气候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各部门和单位基本上是各自为战,未能形成整体合力,就连现有的与气候系统观测相关的资料和信息的共享都未实现。此次中国气候大会,在全面总结我国气候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了未来10年气候与气候变化工作发展纲要,并就进一步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进行了商讨。

在谈到刚刚结束的气候大会时,秦大河介绍说,此次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中国国家气候计划纲要(2001-2010年)(草案)》和《中国气候系统观测计划(草案)》。《中国国家气候计划纲要(草案)》以提高气候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应用服务能力为目的,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全球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活动的需要出发,提出了21世纪前10年我国气候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它的制定,将不仅服务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为国际社会掌握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中国气候系统观测计划(草案)》将为开展气候系统观测,共享气候系统观测数据等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指导。该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与气候系统观测相关的各业务部门间的协调发展,避免力量分散和重复劳动,也有利于指导、协调各成员部门更好地参与“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计划”的活动,更好地获取、利用其资料和研究成果。

今后,国家气候委员会将站在国家的层面上,打破部门壁垒,开展联合协作,协调中科院、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部等部门,从气候观测系统做起,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全国一盘棋,把我国气候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真正达到与国际接轨,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相适应。努力使中国的气候工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

秦大河最后强调,未来十年,我国气候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气候观测系统建设,促进气候系统观测资料共享;加强气候研究,努力提高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加强我国气候变化工作;推进气候影响评估与适应对策研究;大力拓展气候应用服务领域;促进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努力使我国气候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