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国人大外事委负责人发表谈话

就欧洲议会通过对华关系决议
2002-04-1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全国人大外事委负责人今天就欧洲议会通过对华关系决议发表谈话。谈话全文如下:

4月11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欧洲议会关于欧盟委员会对华战略文件的决议”。决议对近年来中欧关系的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上所做贡献以及在国内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积极评价,强调发展中欧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并为双方今后在多个领域进一步加强对话,扩大交流与合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对此,我们表示欢迎和肯定。但是,决议在台湾、西藏、人权等一些重大问题上,仍然不顾事实,采取了错误的立场。我们不能不对此表示遗憾。

在台湾问题上,决议称欧盟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是同“台湾问题和平解决”、“不能接受中国保留使用武力的权力”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国际法所确认、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事实。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任何人不得干涉。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坚强意志。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中国政府更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同时,我们也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少数图谋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台独”分子的。我们有最大诚意并坚持不懈地争取祖国的和平统一,同时也有坚定的决心和足够的能力阻止“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台湾当局至今仍然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不断大量购买先进武器,企图“以武拒和”、“以武拒统”,在坚持“台独”的分裂立场上越走越远。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是考虑到两岸人民的福祉和意愿,为了达到台湾问题最终能和平解决的目的。欧洲议会的决议硬说中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就是什么“武力威胁”,这完全是对中国政府和平统一既定方针的歪曲,只能助长“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

欧洲议会的决议还提出要台湾参加亚欧会议,要求欧盟国家允许陈水扁一类台湾政要访问欧盟,这些都与欧盟和欧盟国家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背道而驰。我们坚决反对。

欧洲议会的决议还根据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的谎言指责中国的人权状况,诬蔑西藏“政治形势日益恶化”、“人权状况每况愈下”。事实上,关于中国的人权、西藏等情况,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对近年来的巨大进步表示满意,众多的外国人士来中国亲眼看到发生的变化,也都表示钦佩。现在中国人权状况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西藏自1965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治、经济、文化、人权等各个领域取得的空前成就,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等,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决议要求中国政府与达赖进行谈判,说达赖只是要求什么“真正的西藏自治”。事实上,中央政府与达赖接触的渠道始终是畅通的。自1979年以来,中央政府曾十多次同达赖的私人代表进行过接触,仅他的哥哥嘉乐顿珠就先后12次回国。中央政府与达赖接触商谈的政策是一贯的,即:达赖必须真正放弃“西藏独立”的主张,停止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公开声明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对这种合情合理的要求,达赖却始终加以拒绝。事实证明,达赖对接触商谈并没有诚意,只是利用这个问题在国际上搞宣传、说假话,蒙骗国际社会。当国际形势对他不利时,他提出要商谈;当他错误判断国际形势对他有利时,就不再商谈。至今双方接触商谈没有进展,责任完全在达赖方面。至于达赖所谓的“真正的西藏自治”则是企图否定西藏人民早已依法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权力的事实,为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制造舆论。这充分证明达赖并没有停止和放弃从事分裂中国的政治活动。

前不久中国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团访欧,对西藏情况作了全面介绍,增进了许多欧洲人士对西藏现实情况的了解。而欧洲议会的决议不顾事实,只能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和中欧友好关系的发展。

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这是历史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的人权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促进和保护人权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所有国家都处在这个过程之中,任何国家都不应认为自己的人权状况十全十美。同所有的国家一样,中国在人权方面还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提高本国人民享受人权的水平。

当前中欧关系友好发展的势头是来之不易的,是双方多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符合中欧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根本利益。我们希望欧洲议会的议员们遵守欧盟的有关承诺,不做干涉中国内政、有损中欧合作的事。我们欢迎对中国情况缺乏真实了解的人士,能以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加强对话,了解事实,更欢迎他们到中国来实地观察,亲眼看一看中国的现状,以免人云亦云,作出错误判断,影响中欧友好关系的正常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