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精神的本质

一得谈
2002-04-19 来源:光明日报 李锐锋 我有话说

科学精神是科学家共同体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及其特有的精神气质的集中表征。自从1942年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提出科学精神的范畴及其内涵以来,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当前,科学精神在我国也受到高度重视。我们只有抓住科学精神的本质,才有可能真正弘扬这一精神,并进而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我认为,朱镕基总理去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把科学精神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抓住了科学精神的本质。至于科学精神的其他方面诸如探索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实证精神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展开或外化,是对这一本质的具体说明。

构成科学精神本质的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中,不断创新是核心,是灵魂。因为科学研究就是获取知识、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回答和解决前人和同时代人没有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可以说,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创造史。

而要真正实现学术创新,做出重大的科学发现,就必须解放思想。因为创新就意味着对现有科技成果的不满足、怀疑、否定和超越。如果连问题都提不出来,压根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就无从进行科学研究。如果不加分析地盲从轻信,人云亦云,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那永远也不可能做出新发现。

然而,反对迷信,挑战权威,勇于批判,大胆怀疑都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必须有充分的事实根据和理论依据,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这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如果没有足够根据,动不动就要打破传统理论,勇气固然可嘉,但终归不是科学的态度,也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不负责任。这就要求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必须严谨治学,对于获取的每一个经验事实材料和数据,不虚构,不杜撰,不伪造,不篡改。任何出于功利性目的而进行的欺骗、诡诈、弄虚作假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诚然,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也许会获得某种荣誉和奖励,但这只是结果而不是目的。如果把它看作科研的目的去刻意追求,就必然会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获奖,快速成名,就会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守不住高尚,做不到严谨治学,最终也难以获得成功。许多中外著名的科学家,不仅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赢得了人们的称赞,而且也以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博得了人们的敬仰。要想在科学领域有所成就,就必须有“板凳能坐十年冷”的意志,耐得住“十年寒窗无人问”的寂寞,怀着“十年磨一剑”的雄心,持之以恒,不屈不挠,最后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