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民的好女儿 山村的好书记

2002-04-22 来源: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柴骥程 我有话说

她把51岁的生命,奉献给了生她养她的山村;她用一生的实践再次证明了那条永恒的真理:共产党人只要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深深地扎根在群众中,与时俱进地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新的事业,就能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她就是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皋泄村原党支部书记朱缀绒。

她是一个能人,她之所以能赢得群众的爱戴,首先是因为她有能力带领群众在奔向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2001年10月18日中午,朱缀绒到镇里开完了会,心里放不下村里长沟畈的那块低洼抛荒地。在几天前举行的“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有村民提出应该对那块没人愿意种的抛荒地进行整改。

在赶回村里后,她和另两位村干部一起去丈量土地,规划村里新的香柚基地。可就在她勘测时,一辆卡车飞驰而来,夺走了她的生命。而4天前,朱缀绒刚刚过了自己的51岁生日。

蜿蜒的送葬队伍把朱缀绒送上了高高的东皋岭,2000多人的村庄,有1500多人赶来为她送行。

从东皋岭往下看,从东到西长达3500米的皋泄村宛如一条巨大的蚯蚓嵌在大山的山岙间,近10年来,是朱缀绒带领着村民走出了大山,闯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

1993年10月,朱缀绒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在村“两委”班子的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施政方针”:皋泄村有多年种菜的传统,乡亲们只要克服蔬菜品种单一、上市季节性过强的缺点,村里群众一定能尽快致富。

但是,靠天种田是农民千百年来的老习惯,朱缀绒提出,发展大棚蔬菜,才能扩大面积,增加品种,适应城市居民四季对蔬菜消费的需求。

习惯露天种菜的农民是不见葫芦不画瓢,种大棚蔬菜首先得有人带头。朱缀绒带领村干部串东家走西家,马路上、地头边甚至是村民家的灶台饭桌旁,她算细账、算效益,苦口婆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些村民动了心。为了减轻农户的投入风险,她以村委会的名义从信用社申请了4万元贷款分贷给农户;缺乏种植大棚蔬菜的技术,她多次跑到市里、区里,诚心请来农林部门的技术人员为村民授课;缺少蔬菜良种,她从市种子公司等单位联系引进;为了让村民“眼见为实”,她派村干部带领村民到杭州、宁波、绍兴等发达地区取经;为了解决蔬菜的销路,她一边跑市场,把城区里的菜商带到了村里,一边联系市里有关部门,终于使皋泄成了舟山市“菜篮子工程”中的“一级蔬菜示范基地”。

成功的“蔬菜经”让朱缀绒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因地制宜,避免盲目跟风,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农业,农民才能丰产又丰收。此后,朱缀绒又带领大家种植香柚树,如今皋泄村的香柚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香柚林成为村里的“绿色银行”。

村委会主任朱云业算了一笔账:朱缀绒当了8年书记,村民收入增加了2.8倍。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494元,皋泄村从一个“拖后腿”村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农民有了知识,才能提高农业效益;富了口袋的同时充实了脑袋,才会不当败家子

皋泄村村委会的办公室简陋而破旧,但村里的广播站和农民学校格外引人注目。朱缀绒既是广播站的站长,又是学校的校长。

广播站每天有两次播音时间。每天早上6点出头,朱缀绒就已经打开了话筒,在这个时候,朱缀绒多半会和村民们说说优生优育、尊老爱幼的道理,看到头天报纸上有什么新闻或者有借鉴警示意义的故事,她也会给村民们说上一会儿。到了晚上5点半,村民们开始吃晚饭了,朱缀绒又开始说上了,这个时候她的广播“主题”换成了严禁赌博、文明娱乐的一些内容,如果当天区里、镇里开了什么会,有什么需要向村民们传达一下的,她也会在这个时候“开讲”。

1996年,皋泄村里种植大棚蔬菜的村民越来越多,香柚也到了进行高位嫁接的时候,年底,朱缀绒从并不宽裕的集体经济中挤出一万多元,划出村办公楼采光最好的两间房,购置了课桌、书本,成立了一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为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新技术,朱缀绒跑到市里、区里,请来农技专家到学校授课;村里的“田秀才”、致富示范户,也被朱缀绒请来当兼课老师。她还联系了4个专业户,将村里的4亩香柚苗圃作为培训实习基地,让听课的村民现场“练兵”。去年5月,皋泄村农民学校成为舟山市的示范学校。

村民赵培利现身说法:“我从课堂上学了防虫网、微滴灌等新技术,种了这么多年菜才算真正开了窍。今年,我种了反季节番茄和夏季大白菜,每亩地的产值有1.3万元。”

农民富了以后怎么办?按照“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想,朱缀绒请来文化馆的老师,把倡导文明新风的内容编进村民喜闻乐见的歌曲、戏文、小品里面,各家各户出人,组成村里的业余演出队。

他们排练了小品《瞒工资》和舞蹈《夸特产》,内容反映的都是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集资、征地、拆迁、调整土地,这些都是农村里最难做的工作,朱缀绒请人把思想工作的内容做到戏里,让村民自己演。除了宣传精神文明,演出队还成为皋泄特产的“宣传队”,《采梅舞》、《赞香柚》,皋泄村产什么,朱缀绒就鼓励演出队宣传什么。

朱书记就像是我们村里的一把伞,哪家哪户有风有雨,她就赶到哪里,为我们操碎了心

一年大雪,气温骤降,为了给几个孤寡老人添置御寒的衣被,朱缀绒主动提出由自己赶到城里采购。这时,大雪封路,公共汽车早已停开,朱缀绒用竹竿当拐杖,爬上早已积满雪的东皋岭。回来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山路更加难走。和她同去的李德意回忆起来眼圈一阵湿润:“在东湾的半山腰,缀绒姐一脚踩空,掉进了积雪有半人深的山沟,差点滚下了山坡。”当天夜里,一身泥水的朱缀绒把干净暖和的棉衣被送到了村民家里。

有村干部不止一次对朱缀绒说:“你是皋泄的书记啊,这些事情就别干了。”听到这些,朱缀绒总是笑笑:“干这些事情时,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书记啊,我是她们的姐妹,是他们的女儿。”

朱缀绒当村支书,一个月有630元的工资,可当家的王其科多少年来却从来没有拿到过这笔钱。孤孤单单、凄凄惨惨的虞杏英老人是朱缀绒平日里照顾最多的,她一有空就往老人家里跑,老人没钱了,朱缀绒就摸出一百、两百塞给她。

东皋岭隧道是舟山市的一个重点工程,作为区人大代表,10年来朱缀绒一直在为这条隧道的早日动工奔波。2000年春,舟山市的领导被朱缀绒诚心感动,原先计划中还要推迟几年的工程列入了舟山的“十五”计划。隧道打通了阻隔皋泄村与定海城区的东皋岭,这是朱缀绒多少年的梦想。

为了减轻政府负担,也为了加快东皋岭工程的进度,朱缀绒主动提出由村里承担起所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青苗赔偿等所有前期工作的说服工作。

朱缀绒率先为隧道建设捐款3000元,在她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总共捐了38万元。工程的赔偿资金一时没有到位,朱缀绒用自己儿子房子的房产证做抵押,向信用社贷款6万,还以个人名义向人借了4万元。

带着乡亲们的无尽牵挂,带着一身清贫,朱缀绒走了。但是,她那血肉相连肝胆相照的忠诚为民情怀、与时俱进富民强村的勇于创业精神、锲而不舍顽强奋斗的扎实工作作风和干净干事胸怀坦荡的无私奉献品德,已经永远刻在了青青的东皋岭上,留在皋泄人的心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