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社区是学校人人是学员

2002-04-2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草草 记者 谢军 我有话说

上海市黄浦区九个街道目前都已建立了社区市民学校,这些总校连同分布全区大街小巷的近百所分校,构筑了一幅“社区是学校,人人是学员”的文明景观。

黄浦区市民学校的蓬勃发展,组建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式的现代化社区终身教育体系,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学习知识、培训技能、陶冶情操、增强素质的广阔天地,营造了一个“人人爱学习、时时受教育、处处是学校”的社区绿洲。

结合实际,贴近生活是关键

结合实际,贴近生活,满足需求是办好市民学校的关键。根据群众的不同需求,结合各教学点的设施、场地等具体情况,市民学校有的放矢地分类分层次办学,围绕公益类、技艺类、培训类等三大板块设置课程。

半淞园路街道按1∶100的比例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分析不同层次的居民学习需要,在此基础上开办的拳操、电脑、健康教育、法律法规宣传、烹调班、书画学习等科目一直广受欢迎。

豫园街道的街道图书馆、居委图书室坚持为残疾人送书上门,并为他们免费办理借书卡,使弱势群体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董家渡街道在社区中广泛开展“三德”教育、“四五”普法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时事形势教育等。同时,针对不同对象设置相应的课程。比如,对社区中、小学生及青少年,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功教育,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有学习提高的机会,让多数同学有学习技术、培养兴趣的场所,让弱势同学得到爱心教育;对社区在职职工及中青年对象开展新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系统地学习新知识、新科技、新技能,引导职工走“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一专多能的道路,努力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岗位上成材”的目标;对社区中老年人倡导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学校伴随人的一生的教育理念,并广泛开展文化艺术、健身保健、家政礼仪等各类兴趣教育。

市民学校自开办以来,以其多变的办学模式,适时的教学内容得到学员们的好评,学生留得住、学得进、有成效。近两年来,仅人民广场街道就先后开办各类市民培训班730期,受教育者达6万多人次,其中最长者90高龄。

提高素质,增强技能,陶冶情操是宗旨

大家聚在一起,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其乐融融。市民学校的学习,培训了情趣,提高了市民的整体素质。许多居民反映学与不学很不一样,市民学校使人增长了见识、活跃了思维、提高了素养。

金陵街道先后举办了“福州路文化街历史博览”、“新春音乐会”、“金陵涌动文明潮”等三十余项系列活动,展示了市民学校的成果。

外滩街道滇池居委70多岁的黄雅莉只学了三个月的电子琴,就能上台演奏了,晚年生活又多了几分乐趣。董家渡街道海西居委季兴培家庭,一家三口崇尚知识,热爱学习,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类读书活动,被评为“上海市创建学习型家庭”。

营造氛围,创建文明社区是目的

如今,在黄浦区的不少住宅小区内,邻居结伴、祖孙同堂的现象比比皆是,共同的兴趣爱好融洽了家庭关系、邻里感情。被誉为“读书乐园”的董家渡街道王码居委定福弄44号楼组是一幢百年老宅,为了创建一个“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楼内13户人家克服了住房狭小的困难,腾出公用部位,扫清了历史尘垢,请走了延续十几年的菩萨像,代之以粉饰一新、充满了书香的读书乐园。

外滩街道市民学校开设的丝袜花制作班,利用人们日常穿着的丝袜,经染色后制作成精美的花朵,吸引了众多的居民,她们用亲手制作的花朵装点公共走廊,在居民楼中塑造了一个艺术化的温馨家园。上海小楼的居民参加书法、国画、摄影班的学习,把各自的作品装裱后布置在楼层,又把自己培育的花卉盆景拿出来摆放在走道上,既美化了环境,又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创建了上海小楼文化楼,市、区有关领导多次前往视察指导。

市民学校为学员增长了技能,推动了再就业工程。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从中学到了专业知识,增强了重新择业的能力,特别是家政礼仪、烹饪点心、电脑操作、家电维修等培训班,很实用,有的人从这里踏上了再就业的“起跑线”。

董家渡街道40余名下岗人员通过神农药业有限公司举办的药工培训班的学习,获得了初级药工的上岗证书,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花园港居委的下岗女工让桂珍,积极参加市区、街道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通过自身的奋发努力,考出了七张上岗证书,原来的择业“困难户”变成了用工单位的“抢手货”。据不完全统计,董家渡街道60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中,已有4000多人通过各类培训圆了上岗“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