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002-04-28 来源:光明日报 田成平 我有话说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要求中,首要的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根本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发展了先进生产力,才能为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创造基础条件。山西省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发展先进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山西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将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加快山西发展的根本措施来抓。

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是山西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要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兄弟省份相比,差距却不断拉大。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0年,山西的人均GDP由全国第10位左右下降到第20位。我们认为,山西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导,高度依赖煤炭,产业重型化、初级化,影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空间。重工业比重高达83%,比全国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煤炭工业的增加值占到全省工业的1/4强,从业人员占到1/3强;而高新技术产业仅占工业总产值的3.2%,社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7%和4.5%,都大大低于全国水平。二是产业结构效益低下,从根本上妨碍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000年,占山西工业80%以上的煤炭、冶金、电力、化工、机械、建材等六大行业,其总资产贡献率全部低于全国工业企业的平均总资产贡献率。这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再投资能力和居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弱化了经济增长的动力。三是国有经济比重偏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社会服务业发展不足,影响了生产力发展的活力和就业吸纳能力。2000年,山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到69%,比全国高出22个百分点;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占到城镇从业人数的67%,比全国高出2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比重却远低于全国水平。四是以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环境污染严重,水污染指标和人均烟尘、二氧化碳、工业粉尘等空气污染指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突破生产力的发展障碍,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择优扶持一批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品

生产力是分层次的,不同的生产力水平需要有不同的提高和促进对策。突破山西的生产力发展障碍,推进结构调整,关键是要做大做强一批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品,进行重点突破。

根据山西省经济不发达,优势产品和名牌产品少,思想观念保守,企业成长环境不宽松的省情,我们精心选择了一批成长潜力大、技术先进、战略带动性强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品项目,通过市场和政府的综合作用,促进资金、劳动力、技术、企业家等各种生产要素向这些产品集聚,率先做大做强。为了确保选好扶持项目,我们注意把握了三点:第一,凡是政府支持的项目,都必须是企业自主选择和决策的,政府不干预企业决策;第二,政府支持的项目都必须是市场上已经存在的,是经过市场检验并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第三,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对因市场变化而失去竞争力的项目及时进行淘汰和调整。

山西省确定的扶持发展重点是:

一、重点扶持发展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占全省人口的70%以上,结构调整必须把最广大农民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为此,我们坚持“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原则,围绕山西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100个带动作用强、年销售收入能达到5000万元以上,并与农户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形成了利益风险共同体的龙头企业,可望通过对特色农业的促进,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500元左右。

二、重点扶持发展30个战略性工业项目。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山西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我们选择了一些对山西经济具有战略影响的重大项目,通过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来提升其竞争力。要求项目必须有较大市场空间,竞争优势突出,战略带动性强,规模效益显著,符合环保要求,并具有产业接续和替代意义。

三、重点扶持发展10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发展先进生产力,增强山西经济综合竞争力,最根本的是要占领高新技术产业这一制高点,这也是山西结构调整的长远目标。根据山西的实际,我们把支持重点放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环节。加大省内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同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奠定基础。

四、结合山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重点扶持发展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关帝庙等十大景区,使旅游业成为重要的替代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过两年的努力,首批确定的45个潜力产品项目已有30个投产见效。高新技术项目方面的进展尤其明显,近两年列入国家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达12个,而过去20年仅有3个;2000年实施的37个项目已有25个建成投产;2001年推进的35个项目,10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3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个填补国内空白。

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腾出空间

淘汰落后,既可以从整体上提升生产力水平,又可以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腾出空间,因而也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山西省的落后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煤、焦、铁三个行业。近年来,我们加大“汰劣”力度,先后关停、取缔、淘汰污染落后的企业或设施2万余家,占全国同期总数的1/4;对一些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了破产,目前对国家重点煤矿轩岗矿务局的破产重组正在依法进行,对大同煤矿集团的白洞矿和永定庄矿也已启动了破产法律程序。淘汰落后,还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升级。比如焦炭生产,在淘汰土焦和改良焦的同时,机焦快速发展,2001年机焦生产能力已占到60%左右。再如,在关停小炼铁的条件下,涌现出临汾华翔铸造公司等一批外向型精密铸造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幅提高。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推进结构调整,发展先进生产力,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培育起来。山西省除了在选择重点支持项目时坚持市场原则外,还着重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培育市场主体。这是市场机制的必要条件。但要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企业就必须进行彻底改制。对于改制,我们原则上要求完成公司制改造,并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比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对承担重点结构调整项目的国有企业,由于所有者是政府,企业管理层不会主动引进新的投资主体来“自我革命”,我们就利用政府的所有者地位,强力推进其进行产权多元化改制;对承担项目的非国有企业,我们则利用政府的调控、引导功能,促进其完成产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民营资本、上市公司、省内外和国内外大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购并、重组等多种形式进入项目企业。到2001年,省政府重点支持的结构调整项目中,89%的项目企业完成了改制,各地市支持的重点项目企业有70%完成了改制。

二是积极健全要素市场。完善的要素市场可以有效配置资本、人才等资源,使其自动流向效益好、潜力大的企业,从而推动结构调整。我们重点从科技人才和企业家的市场化方面进行突破,因为科技人才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家是企业各种要素的组织者,对企业发展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作用。山西积极支持项目企业打破地域界限、所有制界限和个人身份界限吸引优秀人才,并在项目企业中推行持股制和年薪制、期权制,对经营管理层和高级科技人员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临汾市霸王药业集团以年薪50万元面向全国招聘总经理,在全国同行业引起强烈反响,目前来自北京的一位优秀企业家已经走马上任。

三是注意政府支持与WTO规则的对接。尤其注意把握两点,即不能造成对任何企业的歧视;不能采取WTO禁止的补贴形式。政府确定重点支持项目,坚持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区、不分内外资的原则,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政府的资金支持,运用正常的商业惯例,即采取贴息入股的办法,避免纯粹的补贴和歧视性的特殊优惠。

积极发挥政府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的能动性

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生产力发展,政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的作用是做那些市场、企业做不了且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事。除了制定规划和支持政策、帮助和引导企业改制外,还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1、创新筹资机制,加大向重点项目的倾斜力度。资金是项目做大做强的基本保证;为此,省政府连续两年筹集资金,以贴息入股方式对项目进行支持,但对项目企业绝不控股,并实行阶段持股,项目见效后即行退出。充分发挥政府支持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调动社会资金,两年来省政府支持资金的带动系数都达1∶10以上。加强政府与银行的沟通和协调,两年内省政府组织召开了三次结构调整项目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的洽谈会,每次达成的投资合作意向都在100亿元以上。加强与全国性证券公司的联系,做好企业改制及上市辅导工作,加快项目企业的上市步伐;积极推动资产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发挥上市公司的连续融资功能,努力形成上市公司带动潜力产品、潜力产品壮大上市公司的良性循环。

2、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在控制污染方面,一是严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控制新增污染源,凡是环保不达标的项目一律不许上。二是严格执行地区污染总量控制标准。凡是超过污染总量控制标准的地区,严禁新建、扩建任何污染项目,包括环保达标项目;凡是在这些地区新建、扩建环保达标项目的,必须以关闭存量污染企业为前提。三是加大污染企业的改造、搬迁和转移力度,将污染治理与企业技术升级结合起来。经过努力,2001年,太原市全年空气质量二级的天数由2000年的45天增加为120天,出现了明显好转。乱铺摊子和重复建设,是结构调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用市场机制的办法,尤其是通过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来弱化国有企业的盲目投资冲动,使近两年项目的雷同和重复比过去明显减少。

3、以重点项目企业为突破口,强化服务和协调,为结构调整创造宽松环境。这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责。在山西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软环境的整体改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鉴此,我们一方面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另一方面,将工作精力集中到重点项目企业上,以这些企业为突破口,全面优化政府服务。首先,对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实行了省级领导、部门领导和属地领导三级领导协调责任制,并对责任人协调企业问题的情况、为企业服务的情况和企业软环境改善的情况进行考核、评比。这样,就为重点项目企业的环境改善提供了组织基础。其次,采取有力措施,对各种干扰重点项目企业正常经营的活动进行了治理整顿。运城恒磁有限公司是位于万荣县的一家高科技项目企业,项目建设期间,万荣县四大领导班子领导轮流坐镇施工现场,保障施工不受任何干扰,从而使一个正常情况下两三年才能建成的厂子,九个月就投入运营。

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生产力发展,开始初步显效

经过两年多的推进,特别是江总书记在2000年“两会”期间和2001年视察山西期间对山西的结构调整给予肯定后,全省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使山西的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的进展,结构调整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和效果也开始初步显现。

首先,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开始好转。2001年,山西GDP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而2000年、1999年分别低于全国0.2和2个百分点,在1981—2000年的20年间,山西的GDP平均每年比全国少增长0.8个百分点。从质量和效益上看,2001年全省工业企业利润增长58.3%,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4.1%,明显好于全国水平;财政总收入增长18.7%。一举扭转了1999年以来的低速增长态势和多年来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低于GDP增速的局面;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2%,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也是山西近20年来增幅最高的年份之一。

其次,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增长,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更新改造投资是投资结构中影响产业升级和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山西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不高,与更新改造不足导致的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有直接关系。1986—1999年间,山西的更新改造投资平均每年比全国少增长5.2个百分点。实行结构调整以来,2000年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增长29.2%,高出全国增速15.3个百分点;2001年继续增长31%,比全国高出15.7个百分点。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了山西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