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四色经济”绘肇东

2002-05-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王风光 我有话说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发展的途径有多少?农民增收的出路在哪里?黑龙江省肇东市大力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把过去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结构,调整为“白(牛奶)、黄(玉米)、黑(石油)、绿(蔬菜)‘四色’经济”新模式,从而拉动相关的地方工业、牧业、养殖业的发展。该市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6亿元,财政收入3.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和13.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517元,增长11.4%。据肇东市市委书记朱胤介绍,“四色经济”拉动占经济增长份额的95%——

“白色经济”,发展壮大奶牛业

肇东市地处松花江北岸、松嫩平原腹地,素有“半林半水六分田、三分大草原”之称,被誉为“奶牛之乡”,农民有100多年的养殖经验。全市拥有草原150万亩,年产优质牧草1亿公斤,玉米商品量8亿公斤,年产秸秆12亿公斤。去年4月,在市领导的积极推动下,伊利集团承债式收购了肇东市综合食品中心,又租赁了帕玛拉特乳品公司,盘活了2亿元资产,并与宋站绿洲集团共同投资900万元,成立肇东市乳品有限公司,联手生产“伊利”牌液体奶,目前伊利在肇东已完成产值3743万元。

经过一年的努力,肇东探索出了一条由“粮仓”变“奶海”的新路子,奶牛挑起了肇东畜牧业大梁,去年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8.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今年,伊利集团追加投资1.2亿元,新上9条液体奶生产线,肇东鲜奶日加工量600吨,年产鲜奶20万吨。今年预计可实现产值5亿元,创利税5000万元。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多养奶牛,优先贷款,在乡镇建立奶牛供精、配种、防疫一条龙服务体系。据统计,目前肇东市农民每天从伊利集团拿回奶资100万元,有50万元纯收入揣进养牛户腰包。

“黄色经济”,让大苞米的“含金量”更高

肇东历史上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玉米年产量100万吨,大苞米曾给肇东带来辉煌。但我国加入WTO后,农民面临着国外质高价低的进口粮食前所未有的冲击。肇东在加速粮转畜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加工增值的路子。市委书记朱胤带队两赴香港,与华润集团共商扩大合作大计,在原有年产22万吨酒精的基础上,新上10万吨燃料酒精项目。去年华润金玉实业有限公司消化当地玉米76万吨,上缴地方税收8300万元,出口创汇2800万美元,安置职工2600人。

肇东市去年又新上马了投资2.4亿元的7000吨赖氨酸、投资1.2亿元的20万吨麦芽糖、投资7800万元的L-乳酸等一批玉米加工大项目。

“黑色经济”,倚大庆油田富民强市

由于肇东与大庆毗邻,地下有石油储量1亿吨,天然气储量2亿立方米。肇东与大庆合作开发境内榆树林油田,年产原油近50万吨,原油开采、炼化成为肇东的支柱产业。去年仅石油化工一项就实现税收1亿元,占税收总额的1/3。

积极运作与大庆采油十厂联合开发朝阳沟油田,实施资源双方共享,从而实现原油总产再增30万吨。昌五镇农民钻井工张永富,便是其中受益者之一,他每年由此纯增收8600多元,盖起了3间砖瓦房。

“绿色经济”,凭特色打响品牌

肇东生态保护得好,资源丰富,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得天独厚。肇东相继出台了专项优惠政策,鼓励扶持绿色食品生产:凡种植绿色产品的农户,优先提供优良品种;优先供给绿色生物有机肥;在绿色产品重点生产乡镇提供技术咨询场所,设立咨询电话,免费解答疑难问题。

四站镇的绿色谷子基地与华富药业联合开发绿色食品项目,进行“参源”系列产品开发,并注册A级绿色食品商标,企业年产值近亿元,现已成为肇东市绿色食品产业的龙头企业。同时,组建了肇东银鹅股份有限公司、大粒黄米业加工厂等企业。

现在,肇东市的绿色产品种植面积发展到108万亩,生产12个系列26个品种绿色食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市场,特别是“参源”牌绿色大米,在广州、上海等大城市成了抢手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