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类的退路在哪里

2002-05-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在一些风沙灾害严重的地区,风沙正张开血盆大口吞噬着村庄、农田和人们赖以生存的一切。

1998年夏,记者首次到宁夏盐池县马儿庄乡黎明村采访,亲眼看到这个有40多户的村庄,在一年之内四分五裂的情景。那个原来居住集中的村庄,分成了相距好几里的四片小居住区,留在原处的只有两户人家。其中一户是小学教师白学全的家。当时他给记者讲述了风沙的危害。

2000年夏,记者再次来到黎明村,见原来未搬走的两户人家只剩下一户了。当初一直犹豫不定的白老师终于也守不住这破败的家园,择地而居了。而留在原地的那唯一一户人家也是铁锁高挂。

2002年4月,记者第三次走进已破败不堪的黎明村。只见村中的沙丘比两年前更多、更高了。有些沙丘已将断垣残壁压在了下面。村中已无道路可言,几乎所有地方都被黄沙填满。

幸好,记者这次没有扑空。60岁的崔福香老大娘闻声从村中那唯一完整的房屋中走出来,热情地欢迎记者进屋。老人告诉记者,她是18岁时从别处嫁到黎明村的。当时,黎明村只有白、朱、王三大户人家。“那时的黎明村可是个好窝窝儿呀!水土好,草也长得好,小麦长得粗又壮!”崔福香边说边比划,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那时的风沙哪有现在这么大?”话头一转,老人一脸的苦恼、无奈:“后来,3户人家变成了50来户。生的人多了,养的羊多了,来挖甘草的人多了,沙尘暴也一年比一年多了。”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老人对环境恶化竟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她为土壤沙化、生态恶化找了三个原因:人多、羊多、挖甘草的多。

记者问:你想过搬家吗?老人说:“这两年一直在商量搬家。等一有了钱,我马上就搬家!”

可是,搬家躲避风沙并非上策,实属无奈之举。陪同采访的马儿庄乡副乡长张玉林告诉记者,原来近50户人家的黎明村,现在分成了四片,但仍共用一个变压器。由于线路长、损耗大,这里的电费也比别处高,每度电近1元钱。为使这几处村民都能用上电,这里不得不多架设20多根水泥电线杆。仅此一项就增加了几万元的支出。群众吃水,仍然要到老黎明村去拉运,十分不便。

那么,搬走的人家是否从此就可以远离风沙、万事大吉了呢?记者又来到已搬到黎明村北面一公里外高台之上的白学全老师家。白老师上班去了,他那年逾8旬的老父亲比记者上次见面时又苍老了许多。说起风沙的危害,他一再摇头叹气。他家花了5万元盖了新房,暂时冲出了风沙的包围,但风沙并未离他家和他的乡亲们远去。记者去看了两片新居民区,发现风沙并未放过他们。风沙几乎是如影随形地跟踪而至。记者看到,一些新房的墙边和院落又堆满了1米左右的沙包,而且仍有增高的趋势。乡间土路上,遍布着阻挡车辆行进的沙梁。

看来,如果不积极主动治沙,一味消极躲避,那么迟早有一天会无路可退、无处安家的!

记者注意到,一些农户房前屋后刚刚栽下一些手指粗的树苗。记者好像看到了绿色的希望。也许,几年后它们将成为阻挡风沙的主力军。乡党委书记李存山告诉记者,全乡今年植树达到18万株,是历年来最多的。今年全乡又实行禁牧,荒芜的草原将逐渐恢复植被。听到这些,记者的心情好像轻松了许多:但愿黎明村的村民从此不再搬家避沙,但愿风沙吞噬的仅仅是一个黎明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