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欧洲软件老大告诉中国同行:跟我来

2002-05-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钟晓军 我有话说

做软件就像造汽车,需要规模

中国软件不应走印度的道路

中国软件企业的本土化优势正在消失

42岁的芮祥麟目前的职位是SAP大中国区副总裁。这个德籍华人在SAP已经工作了整整十个年头,其中8年是在中国内地度过的。SAP的总部设在德国沃尔多夫市,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第三大独立软件供应商。作为欧洲最大的软件公司,我们的话题就从“欧洲”开始,下面是我们的对话。

记者:能描述一下欧洲IT业的现状吗?

芮祥麟:总体来说,欧洲的硬件制造水平与美国大约有一年的差距。软件业方面在操作系统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等方面,美国也占有优势;而在企业管理层面上的软件开发上,欧洲则要强于美国。欧洲的电脑制造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公司,而几个大的软件公司大都在德国。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芮祥麟:我认为时机和市场是非常重要的。欧洲人相对保守一些,欧洲市场的内部差异则很大,语言、文化包括欧元没诞生前的货币都使欧洲的IT公司没有一个广阔的市场。而美国是独立的单一经济体,市场环境要比欧洲好得多。

记者:中国是否应该走印度软件业发展的路子呢?

芮祥麟:中国软件业没有必要向印度学习,也不应向印度学习。印度主要是为世界大的软件公司做OEM的工作,这像中国在做许多产品的代工一样。耐克鞋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可以生产,但人们不会说是“中国的耐克”或“马来西亚的耐克”,人们认为耐克是美国的产品。中国软件业应该走欧洲软件业发展的道路,即必须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

记者:什么是软件业的核心技术呢?

芮祥麟:从操作系统、数据库方面来说,编程的工作重要一些。但在ERP等企业管理软件上,最重要的就是软件的设计思想。SAP德国总部有5000人的技术队伍,他们设计出软件的原型,然后进行测试,经过改进后,才会进行大量的编程工作。

记者:评价一下国内的软件企业。

芮祥麟:总体来说,国内的软件企业还没有形成大的规模,对流程控制得不是很严格。目前,用友和金蝶是国内相对较大的公司了,但与SAP还相差几个数量级。其实,软件业跟汽车业一样,需要一个较大的规模。从设计、测试、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等流程,大的软件企业自身形成了一个生态环境,这样一个环境让整个流程能够不断地循环,规模也不断地变大,而国内软件企业本身目前还无法形成这样一个自己的生态环境。所以说:“中国软件业的成长还需要一个过程。”

记者:您个人对国内软件企业有什么建议?

芮祥麟:中国市场的大环境为他们尽快地形成规模提供了机会。在国内市场上,他们最重要的优势是了解本地的文化和习惯,这是世界上所有本土企业的共同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正以最快的速度消失,因为你国内的客户前进的方向也是“国际化”。SAP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曾经用2年的时间来了解中国市场,来了解中国客户的管理方式、财务习惯等等,但是现在我们发现,国内很多客户的管理、财务已经在不断与国际上的企业接轨。

记者:您认为SAP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芮祥麟:实施ERP是有风险的。许多行业有自己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技术公司具有行业的经验。设备出了问题可以更换,ERP出了问题则会影响一个企业的整体。SAP的ERP软件在全球来说是最优秀的,但它并不是SAP最宝贵的财富。软件没有了,可以重新做。最重要的是我们30年来在21个行业实施ERP积攒下来的行业经验。这些经验凝练成为今天我们所说的“最佳业务实践”。这些经验在哪里呢?这些“最佳业务实践”在我们SAP所有优秀员工的头脑中。因此,我认为:我们的员工是SAP最宝贵的财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