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电影开课

热点关注
2002-05-08 来源:光明日报 乙白 我有话说

由一部电影带来一次人生选择,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和体验。

科学巨擘爱因斯坦这样说过,电影作为一种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它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就比用任何其他方法更容易为儿童接收和理解。文化巨匠鲁迅也曾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最近,我国城乡就有100多所中小学正在进行一项探索性实验,即从百余年来的全球电影资源中筛编出精品,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现“用电影开课”。

尝试:把电影课排入课表

这项实验开展5年多来,以综合性、开放性、活动性见长,在素质教育中显示出多姿多彩的功能和作用。日前,《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又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4月21日,该课题在北京隆重开题,教育部基教司有关负责人在会上指出,电影课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地方课和校本课。

“用电影开课”的想法在我国始于人才学家雷祯孝1980年向有关部门提出的一项“关于编映电影课程”的建议,并着手利用科技情报手段开始收集筛选推荐片目的工作。1989年,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将儿童影视列入普通教育》的提案。有关实验在中国青基会、教育部中央电教馆的支持、领导下,1994年从浙江温州一所小学起步,并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有关子课题。

实验的设计者认为,在100多年的全球电影资源中,有公认经久不衰、永不过时、百看不厌的上品、精品,它们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艺术结晶可以直接纳入课程,使鲜活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基础教育资源,并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在国际上早有先例。

我国提出在中小学开设电影课的“始作俑者”80年代在理论论证的同时,开始搜集、反复遴选人类迄今生产的20多万部电影中的上品。他们提出:“不要让学生看所有的电影,要让所有学生看最好的电影。”选片的主体是专家和中小学生,方法是采用统计学原理,编选出不同系列的电影教材套餐,建成电影库。如21部以狗为主角的动物故事片资料带,是从328部世界各国拍摄的以狗为主角的动物故事片中筛选的,分别在28所电影实验小学播放,问卷收集孩子们的直观反映,再由专业工作者在数据分析后研究确定。进入电影课的影片还要经过每年的分年级淘汰制。目前该课题组已建立大量分国度、年代、版本、背景地、电影厂地档案和数据库地36个系列地近万部样片。

此后,电影课以实验研究的形式,相继被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4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排进课表,正式开课。

重点:用电影课影响人的素质

毫无疑问,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电影,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在负载的信息量方面的作用是教师用文本教学无法表现和替代的。但是电影如何对孩子的素质产生影响,尚缺少可测性的实证,学生看电影时又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因此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只有把它作为一门课程设计利用好,才能成为促进素质教育的可靠资源。因此第一个4年实验周期的研究是紧紧围绕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目标展开的。

在选片完成后,电影课第一个组织要素就是导看,目的是诱导和强化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产生某种教育期待中的行为。形式有教师导看、放映前文字导看、边看边导———由老师简明点拨,因势利导。学生观看的形式有电影必修课、电影选修课和电影自助餐。由教师填写观片记录,进行观后的系列活动,有的学生产生创作冲动,产生出很多充满想象力和智慧火花的观后作品。

其次是放映后的系列活动。包括辅导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对影片内容的吸收、内化,以及将电影活动引进校园文化之中。如组织片断内容赏析回味、现场模拟效仿,交流对人物形象、音乐形象、艺术品质、语言与行为表现的体会与感受、影评主题班会活动、有奖竞赛活动、电影主题歌联赛活动、作品评选活动、学生手工创作活动。

效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

汇集来自各地课题的实验报告很容易发现,“素质”“思维”“能力”“意识”“观念”“人际关系”“合作精神”“价值趋向”等词汇的出现率最高。

电影课的效果首先辐射到各个学科领域,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完善。由于电影课与传统教学之间的互补、兼容、渗透的关系,在培养形象思维和联想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江西新余市常青小学1860名家长和21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三分之一的家长认为电影课有助于孩子想象能力的提高,更多的学生认为电影课形、声、光、色一体,有助于他们想象、记忆能力的提高。天津市南开区义兴里小学的实验表明,电影可能明显促进各门功课的学习和进步,其中语文课学习作用突出,提高率达到92%。

许多的学校在课后成功的组织了多种多样的创造性活动,如说电影、唱电影、画电影、演电影、改编电影、配音电影。学生课余生活的兴趣和方式明显增多。内蒙古自治区一些学校举办的校园电影艺术节使许多孩子的奇思妙想和表现力受到专家的好评。许多学校肯定了电影课对美的感悟与内化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学生在学会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缓解了自身忧虑、压抑、失望等消极情绪,激发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

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是衡量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些学生在电影课的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学会宽容、谦让、同情、理解、共享和合作。山东、重庆、湖北、湖南、河南、内蒙、江西等地市的学校还测试证明,电影课对亲情教育的作用十分明显,能够触及到一般理性教学难以触摸到的学生内心感觉。许多学生看了《一个独生女的故事》,纷纷反省自己在生活中对父母尊重理解不够的问题,以往屡教不改的现象得到纠正,使家长们感到吃惊。

电影课对学校德育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一些参加电影课的学生摆脱了对游戏厅的迷恋,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一些家长甚至托人,要求把孩子转到有电影课的学校。

这项研究也逐步产生了较好的国际影响。在2000年举行的国际心理学会议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和好评。今年4月上旬,电影课研究专家雷祯孝还受日本企业家协会邀请,在7个城市做了有关电影课实验的演讲。目前,被列入“十五”课题的这项研究分为四个子课题,分别在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研究。内容包括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优秀电影促进学科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电影课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研究等等。我们相信并期待新一轮的研究实证给素质教育带来更大的惊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