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是创新

2002-05-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陆彩荣 我有话说

辽宁葫芦岛市有一个民营企业——志达建设集团股份公司。这是一家在1993年全国房地产降温大潮中逆势而生、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企业。正是凭着“人退我进”的非凡胆略,这家企业抓住了市场机遇,从几百元钱起步,迅速发展到今天拥有1.5亿元固定资产,员工2000多人,去年实现综合产值4.5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葫芦岛市的一颗明星、东北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集团董事长赵宝杰介绍说,公司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因为他们及时发现了原来家族式企业的问题所在。他们采取高薪养家族员老的办法,腾出经营位置,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管理与采购分离;财务统一、审计统一、安全管理统一的“二分离三统一”,并对中层经理人员实行管理股份激励,职工实行记件工资,充分调动了管理者与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志达集团的做法引起了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关注。在不久前召开的一次家族式企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会上,葫芦岛市领导及工商、税务部门对志达集团的做法给予了肯定,经济学家结合志达集团的成长历程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据统计,到去年底,全国共有民营企业208万家,用工2740万人,总资本1.5万亿以上,产值也在1.5万亿以上。“这些民营企业多数是家族式企业,他们有很多很好的机制,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这些企业迫切需要改革,不改革就很难适应新的形势,很难有新的发展。”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党校教授吴振坤这样表达了自己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看法。

他说,家族式管理具有“权责统一、自主管理、资金灵活、运作方便”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企业创业阶段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条件下,这种管理也有明显的缺陷,特别是用人唯亲的管理体制、家长制的管理方法、过分依靠业主一人的管理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家族式的管理方法必须从根本上加以大胆改革,打破狭隘的视野,融合家族资本与社会资本,尽快扩大经济规模,走用人唯贤的人才制度改革之路,全面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汪海波也认为,志达集团的改革从根本上回答了家族式企业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普遍面临着管理改革的课题,也就是如何尽快实现从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方向转变,建立起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适应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新型企业管理制度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民营企业的生死存亡。

从现实看,这一问题已经对民营企业发展构成危胁。全国每年新生15万多家民营企业,但同时每年要死亡10多万家民营企业,而且企业死亡的速度与范围在加快。汪海波认为,要通过改革,使民营企业从无限责任公司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有限责任公司,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活力。

汪海波介绍说,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已经占到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民营经济比例大,发展速度快,哪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就好。

更积极、更大胆地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胡乃武说,民营企业发展关键要靠创新,要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之路,要加大对经营层的激励,在分配制度上大胆改革,让努力工作的人得到应得的报酬,支持个人获得财富。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井文涌则认为,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最重要的还是企业领导者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民营企业领导者也要有崇高的理想,应该在获得财富之外树立更高的目标。企业固然要获取利润,但真正的企业家不能仅仅看中金钱,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事业心,要善于运用现代企业激励机制去加大对代理人的激励,在财务制度、分配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之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