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店口的实践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2002-05-19 来源:光明日报 中共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党委书记 孙桂林 我有话说

店口原名巅口,因三面环山,取山巅之口之意。店口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最北部,与绍兴县、萧山交接。总面积105.7平方公里,辖69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6.1万,外来人口2万。建成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人口4万,是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100个中心城镇之一。2001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03.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达到10247元。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镇乡。店口从过去的交通闭塞、资源贫乏、环境落后的山沟沟一跃成为全国百强镇的成功实践,有力地印证了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性。

(一)

1、历史回顾。店口近三十年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店口历届党委政府实践“三个代表”带领店口人民的创业史。在店口,有一个人无人不晓,这个人的故事让店口人深深感动。这个人就是七十年代初的店口公社党委书记来信余。是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冒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带领店口人在原店口公社新一大队创办了店口第一家工业企业——新一农机厂,迈出了店口工业化的第一步。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原店口小乡21个行政村,村村办起了村办五金企业,并辐射周边乡镇,为店口个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原始的资本技术积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店口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店口六村办起了全市第一批近十家个体企业。到1985年,全镇个私企业已达上千家。当时的诸暨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店口经济现象,正是通过对店口经济的深入调研,才提出了“四个轮子(国营、集体、联营、个体)一起转,千家万户促翻番”的政策,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诸暨经济的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店口镇党委政府下决心投资1.4亿元,建造了占地1.5平方公里的中国南方五金城。通过以市场为纽带,集聚产业、集中企业,及时引导当时已初步完成资本、技术、人才、市场初步积累的企业上规模上档次,释放了店口积蓄的内部力量,增强了企业竞争、发展、扩张的内在动力,走出了一条产业与市场互为依托、企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相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发展路子,从而为整个店口块状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现实状况。店口拥有大小企业3339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企业100多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7家,超10亿元企业2家,拥有浙江省“五个一批”骨干重点企业3家。今年一季度,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2.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5%;企业税收入库同比增长70%。中国海亮集团是全国铜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是世界同行业排位第五大企业;中国盾安集团在全国私营企业500强中排位第48位,是户用中央空调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盾安”牌户用中央空调安装到了亚洲第一高楼上海金茂大厦上;浙江枫叶公司是管接件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投资1.8亿元新上的最大直径达1.63米的HDPE管生产线填补了亚洲空白;中国万安集团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管理样板企业;浙江虹绢集团是全国绢丝绸行业的龙头企业,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浙江露笑公司通过了美国UL认证,并受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委托,起草200级变频机电用耐电晕漆包铜圆线企业标准。到目前为止,全镇已形成了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中小企业为骨干,千家万户为基础的企业群,形成了以铜加工、汽车部配件、制冷配件、空调整机、新型管材管件、电线电缆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格局。近三年来,全镇企业已完成技改投入达10.5亿元,完成千万元以上项目37个。今年技改立项将达到9亿元,当年投入6亿元,千万元以上项目16个,亿元项目2个。设有厂办研究所6家,研究院1家,浙江省汽车气制动系统研究中心、绍兴市汽配检测中心、诸暨市机械产品检测中心相继在我镇成立。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2家。拥有中高级人才529人,55家企业与全国30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有10个以上新产品通过省级及以上鉴定。店口五金工业专业区又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专业区之一,即将成为国家级五金科技园区。

二产的发展,使一产得到反哺,更为三产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全镇现有杨梅、珍珠养殖、花卉、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近万亩,有农业龙头企业2家,其中茂阳生猪养殖场即将与日商合作,将建成年产100万头的生猪养殖肉品加工出口基地。近几年来,我们还先后建起了南方五金城、水暖配件市场、原材料市场,年成交额在30亿元以上。

店口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店口精神。这是对店口人民三十年来图存图强的文化总结、人文总结,蕴含着店口人民自强不息的不竭力量。

店口创造了极富魅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企业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唤起职工、社会对企业的认同,从而吸引员工、凝聚员工,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店口的企业文化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大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理念、目标、战略、精神等企业文化定位,并能系统地输送到职工的头脑之中。关于企业文化,中国盾安集团还专门编有一整套的《企业宪章》和《企业文化教材》。就连像通灵这样产值不过500万元,职工不过40名的小企业都把产品和人品连在一起,把“人品决定产品,产品体现人品”标语高挂在墙上。企业文化当然不能是一纸一句而已。中国海亮集团努力把对社会贡献的最大化作为永恒的追求。对社会作贡献,海亮集团冯海良思路很清晰:一是帮助党委政府兴办公益事业。1996年,抱着“企业发展了,挣出来的钱本
来就应回报社会”的初衷,冯海良投资1.1亿元兴办了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私立民办学校——诸暨海亮外国语学校,为许多家长圆了“希望能把子女交给一个放心的学校来托管和教学,好让自己腾出更多的精力来从事经济工作”的梦想。2001年又投资1.9亿元建成了私立诸暨高级中学,创办了浙江省首家教育集团——浙江海亮教育集团。同时,由政府出面协商,海亮集团出资300万元建造诸暨港码头,为建造诸湄公路出资200万元。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主动到贫困乡镇招收职工,该做法引起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重视,并在全省推广。海亮还将出资500万元,为全镇的孤寡老人兴建福利院,并由政府管理。凡是诸暨人都知道,考上大学却读不起大学的,可到海亮集团申请助学金,集团可一直资助你修到最高学位,而不求任何回报。仅今年上半年,共出资11万多元,资助对象20名,最高的学杂费达11800元/学年。而中国盾安集团总裁姚新义对“贡献社会、体现价值”也有自己的想法:任何人,朋友、“战友”(竞争对手)或者下属,如果真心实意想自己为企业图发展,我姚新义一定会舍弃私利支持他,无论资金、技术、管理,我都可以倾囊相助。近5年,曾得姚新义支持而渐成气候的个人和企业不下10家。

在店口,有很多学校:人口学校、党员教育中心、学习培训中心、成人文化技术教学中心;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诸暨海亮外国语学校、湄池中学、店口二中、店口一中、店口幼儿园……最受欢迎的活动是组织听讲座、办班。全镇现有人口学校17所,党员教育中心35个,学习培训中心8个。店口的劳动力几乎每年都要进这类学校接受培训至少1次,店口的企业每年都要组织对职工的轮训(不包括上岗培训)至少2次,特别是对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经常通过送出去听讲座、请进来办讲座的方式,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党委政府正是看到这一点,才下决心组建店口镇学习培训中心,拨出专款组织专人负责组织全镇的学习培训事宜,并由党委分管意识形态的副书记、宣传委员直接领导。学习培训受到企业界的极大欢迎和支持。短短半年时间,就先后开办起大专班2班、中专班2班,学历班1班,共有学员近250人。由培训中心出面邀请高层学者、专家前来讲课的每月高层论坛课听众总是济济一堂。店口人把学习、接受新知识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店口人这种“思想开放、崇尚进步”的人文特点,还体现在他们对新事物的尊重、对进步者的尊重和对外界先进事物的快速吸纳上。店口经济的快速发展绝对离不开店口人对早期工业的吸纳、尊重和保护,离不开他们后来对个私经济的尊重和保护,离不开他们对南方五金城市场的极大支持,也离不开他们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支持。对进步,店口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由衷的敬佩,并将之转化为对进步的追求和对进步者的支持。或许,正因为这样,才会有店口经济三十年来持续不断的快速发展,才会有店口宽容和谐的人际环境、安定的政治环境和安居乐业的治安环境,也才会有店口人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这里,本地人历年来刑事发案率全市最低,民间纠纷案件最少。

(二)

基层党组织如何实践“三个代表”,我们党委政府的基本做法是:坚定不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甘做店口经济发展的铺路石和保护伞。

一是做保护伞。通过对店口历史的回顾,可以看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委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对它的保护上。可以说,没有当时党委政府的保护,就不可能有店口经济的相对提前起步。

二是做铺路石。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我们认为,店口镇党委政府是从努力改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努力支持和指引店口经济向前发展的。

1、改善硬环境。店口镇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客观硬环境的营造。根据经济发展对生产要素的阶段性梯度式渐进要求,我们提出了“三超前”方略。一是善谋全局、谋长远,超前规划大环境。结合中央提出的“控制大城市发展、适当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意见,我们及时提出了“建设诸北小城市”目标,制订了《店口镇〈2000—2020年〉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及各类控规、专规和详规,并严格按规划建设和管理;二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超前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三年来,共投入建设资金5亿多元,建成了一大批重点公用和基础设施项目;三是实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绿化造林等生活环境工程。店口有8365亩山林,有二千多平方公里的店口外江——浦阳江和洋洋2万亩水面的白塔湖,有佛学文化积淀深厚的杭坞山,有三江口山水风光……这一山、一
江、一河都是大自然赐给店口的无价瑰宝,为店口高品位的城镇建设提供了在诸暨无以伦比的天然条件。我们于1999年便将“保护、改善、美化环境”写入了党代会、人代会报告,并坚持实施。

2、营造软环境。党委政府努力“以人为本”,通过教育人、改造人来谋求店口经济更大、更久的发展。

(1)我们认为,企业家就是“当代英雄”。战争年代,枪林弹雨中杀敌立功的是英雄,而入侵和反入侵战争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资源和财富!侵略者的最后目标是为了掠夺资源和财富,战争年代的英雄最终要保卫的也是资源和财富。现在和平年代,各国竞争的目标,同样是为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能更多地拥有财富,过上更好的生活,仅仅是表现手段和形式不同而已。既然过去的血与火的战场拼杀与现在的商战拼搏,在终极目标上是相通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像当年支前一样,支持为我们在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而拼搏的企业家,要像当年尊重爱护战斗英雄那样尊重爱护和支持现代企业家。而不应该患红眼病,做绊脚石,人为地设置企业发展的障碍。同时,教育企业家既然是当代英雄,就应当挑大梁,作脊梁,自尊自重、自爱自律、自强不息,要把办企业作
为办事业来追求,克服“小富即安、小获即满”的思想,懂得天道酬勤、不进则退,懂得“有多大人格才能办多大企业”,要追求自己个人人格的升华,要像当年的英雄一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我们通过对群众和企业家双方面的教育、引导,扬善抑恶,理顺了社会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了群众和企业家的双赢。

(2)喊响“现代化必须城市化,城市化必须工业化”的口号。在感情上,淳朴、单纯而善良的农民对土地有着深深的依恋。在观念上,一部分农民仍被几千年因袭下来的小农经济思想、自然经济思想束缚着,认为土地的唯一用途,就是种粮食,客观上阻挠着、延缓着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对这些农民认识上的落后和偏执,党委政府总是通过各种途径满腔热情地、耐心仔细地开导:土地种粮,年复一年,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并没有改变人口越来越多的中华民族的贫穷和落后!改革开放短短二十几年,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发展工业、发展商业、发展小城镇,摆脱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束缚,走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用来种粮的土地减少了,但我们穿暖了、穿好了,吃饱了、吃好了,经济繁荣了,人民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国际
上早已实现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他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进而走向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其原来用来种粮的土地已有40%—50%变成了工厂、商店和城市,他们那里种田的农民只剩下占总人口的3%左右,极大部分人口已从农业上转移出来,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通过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和我们自己改革开放前后生活的强烈对照使那些农民明白过来:不是种田才有饭吃,而是只有发展经济实力才能过上真正的好日子。所以,我们要把经国家批准的规划区内的土地由种粮转向种“工厂”、种“商店”、种“城市”,要使这块土地上种出来的经济效益比种粮食高出十倍、百倍、千倍、甚至万倍。现在店口是全市征地最容易的地方。

(3)喊响“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自己的信用”的口号。店口人一直很讲信用,十几年来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是全市经济强镇中最低的。党委政府坚信“骗子经济”是瓶中花,开不了几天就得凋萎,信用经济才是山中花,才能常开不败,并在全镇喊响“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自己的信用”的口号。1999年店口镇提出创建华东地区第一个“金融安全小区”。通过创建活动,教育和要求店口企业家一如既往地保持良好的信誉,有效地化解银行在店口的金融风险。现在四家专业银行都在店口胜利会师,专业银行在这里没有逾期贷款、没有应收利息、没有逃废债案件,各专业银行都放心大胆地向店口企业家打开了信贷之门,企业与银行在店口这块平安小区里互惠互利地共同发展。党委政府组织开展了“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活动,建立了店口金融机
构通报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通报、探讨辖区内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中国人民银行诸暨市支行副行长周代丽这样总结店口:“诚信是店口经济发展中的一块金字招牌。”因此,金融机构不但竞相在店口设点,还不断增大贷款规模。现在全镇设有金融单位8家。2001年,诸暨市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额三分之一投放在店口;贷款余额达到6.1亿元;去年,累计办理贴现4.3亿元,占全市的80%;并吸引外地股份制金融机构向店口投贷。海亮集团、盾安集团2001年分别获得金融机构4亿元以上的授信额度。同时,金融单位也在店口得到了自己更好的发展,店口农行分理处就因自1995年在店口发放第一笔贷款以来,至今没有一笔逾期贷款,没有一笔欠息,更没有一笔呆资呆账和逃废债,连续6年成为“四无”金融单位、业务红火、而被省农行授予全省“十佳”分理处。

我们通过对体制的创新,理顺关系,在全镇建立以“教育、服务、维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模式。店口现有外来流动人口2万多,外地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店口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店口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劳动管理等各个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党委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集公安、劳动、计生等部门和职能于一体,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由防范型、强制式管理向亲和型、教育服务型管理转变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店口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模式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亲自批示:“店口镇的经验很好,应进一步完善提高,并适时在全省推广”。目前,店口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模式已在全绍兴市得到推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理顺体制,强化职能。首先是变流动人员的多头管理为一家统管,并按照“党政领导、职能综合、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方针,建立了流动人员综合管理的三级组织:一是全镇成立流动人员综合管理委员会,由党委政府牵头,公安、劳动、计生、工商、法律等部门参加,加强对综合管理工作的决策、指挥、协调;二是成立流动人员综合管理办公室,统一行使公安、劳动、计生对流动人员的管理、执法职能,全面负责综合管理的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派出所内;三是建立行政村、企事业单位流动人员协管员队伍,按照100:1的标准配备协管员,协助综合管理办公室开展本辖区流动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从而在全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同时实行三级联考制度,变部门工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即把流动人员综合管理的实绩与协管员的考核使
用挂钩;与行政村、企事业单位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创优评先挂钩;与联村干部、联厂干部的年终考核挂钩,真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优化模式,提高效率。主要采取三项措施:其一是实行资源共享,简化手续,提高办证效率。对公安、劳动、计生原先使用的表、证实行“三表合一、三证合一、三个窗口合一”,统一为一张登记表、一本证件、一个窗口一次性办理、一台计算机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其二是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实施以住宿地为重点的分类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根据店口的实际,我们把流动人员分成四类:一类是高级经营技术人才;二类是镇属规模企业中的固定职工;三类是带家属的家属户;剩下的归为四类。这四类对象中前三类安全系数比较大,而第四类则刑事发案率相对较高。据此,这四类对象,我们实施了不同的管理策略。对一类人员,主要是实行登记制管理,授予他们店口镇“荣誉镇民”证书,并在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
对二类人员,主要是通过建设企业职工集中点,实行公寓式管理。日常管理由企业负责,综合管理办公室负责对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考核;对三类人员,主要是通过出租私房主加强管理,实行房东管理流动人员、办公室考核房东的办法,并要求私房只允许租给家属户,按照“限量、扩容”的原则,压缩出租私房总量。相对集中的流动人员居住地,更便于加强管理。对四类人员主要是通过集中居住于“工人新村”加强管理,全镇已有6个村动工建设“工人新村”,4个已建成,全面完工后可供2000人租住。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城镇监控设施建设,镇里已投资30万元,在流动人员居住较为集中,治安问题较为突出的地段安装了9套监控设备,实行24小时监控,有效地提高了刑事案件的预防、控制和打击能力。

三、立足根本,强化教育。首先在组织上关心流动人员。建立流动人员综合管理办公室党支部,在流动人员中建立了党员学习小组,并在镇属骨干企业率先建立团支部,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充分发挥流动人员中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先进分子的榜样示范作用。其次是在学习上引导流动人员。由镇学习培训中心牵头,结合流动人员的实际情况,建立了7个流动人员培训教育点,开展正常的法制、技术、文化培训和劳动安全教育。我们认为,流动人员是店口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建设者之一,店口的今天凝聚了流动人员的智慧和汗水,店口的未来更需要流动人员的真诚投入。镇党委、镇政府从感情上平等地看待、亲近流动人员,想方设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组织、调动全镇的政府机关干部、镇属部门干部加强劳动合同签订工作,确保
100%签订劳动合同,并及时检查履行合同的情况。专门抽调镇司法所人员,会同综合管理办公室,成立了流动人员维权服务中心,开展正常的维权活动。为更好地体现流动人员的利益,在流动人员中选拔部分优秀的工会干部,加盟维权工作等。同时,根据流动人员的需要,综合管理办公室化服务意识,开展了多种服务活动。收集、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流动人员尽快就业;主动下村下厂调解劳资纠纷;每年开展两次对育龄群众的查孕查环查病服务,从而赢得流动人员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营造党委政府跟流动人员、流动人员跟本地人的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完善制度,规范运用。在工作职责上,明确了办公室职责、办公室成员职责、协管员职责;在工作任务上,明确规定协管员每10天必须对本辖区流动人员的总体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走访、检查,办公室每月必须对50名流动人员以上企业和各行政村进行一次抽查考核,全镇每两个月开展一次大排查。综合管理办公室成立后,共开展清查、稽查43次;在办事程序上,规定矛盾纠纷调解程序、申请申报登记程序、检查处罚程序等等一系列办事程序;在内部管理上,明确了工作人员纪律作风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等。这一系列制度的制订,使整个流动人员综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效地推动了流动人员管理网络的规范运作和有序管理。

在店口国民经济构成中,农业只占了4%。农民10247元的人均纯收入中有九成以上来自非农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讲,店口的农民已经成为工人。而且,店口3339家工业企业当中,只有一家是集体企业,其余3338家全部都是私营企业。店口总共8万多人口当中,城镇人口占了将近4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适应于经济基础。党建工作对于经济基础的适应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党的政权巩固、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所以,我们及时提出了要加强对私营企业的党建工作,理直气壮地引导私营企业主向党组织靠拢。通过党建,加强了党委对个私企业主的教育、引导、团结、凝聚和管理;通过加强对个私企业主的领导和管理,加强了党委对经济建设的领导和管理。所以,店口不但经济发展好,社会关系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党在这里的基础更扎实、执政地位更
牢固。目前,全镇私营企业单建党组织26家,其中党委2家,私营企业主兼党支部书记19个。全镇拥有职工党员594人。这些党员,绝大部分为企业一线的操作能手、技术和管理人才。可以说,在村为村级党组织的精英分子,在企业则是企业职工的先进分子。如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冯海亮、万安集团董事长陈利祥等都是企业家兼任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

(三)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们对如何才能实践“三个代表”有着深刻的体会:

体会一:实践“三个代表”,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为前提。

这种不动摇,体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以来信余为首的党委政府甘冒“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和压力,亲自带队参与小五金的引进、组建生产;体现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党委政府对个私经济的支持和保护;体现在之后党委政府制订的一系列“扶优扶强”政策中;体现在对中国南方五金城的三次扩建;体现在集中力量进行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营造上;体现在苦口婆心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上;体现在一系列的体制创新上……可以说,不动摇带来了店口经济的发展,始终坚持不动摇,带来了店口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店口人民对党、对政府的真诚信任和支持。

体会二:实践“三个代表”,就要勇于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

店口镇党委政府自觉转变职能,主动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建设,以及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大胆进行体制创新等等,从而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体会三:实践“三个代表”,必须与时俱进。

为什么说要“始终代表”?因为生产力是在不断发展着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于是也在不断地相应地发展和改变。同样,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人民的最根本利益都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所以要实践这“三个代表”,必须与时俱进。

体会四:实践“三个代表”,必须敢于善于创新。

要能始终代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变化、发展着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然要不断创新。调整、改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综观店口的实践,这种创新主要表现在:1、观念创新。“企业家是当代英雄”等口号的提出就是观念创新的成果。2、体制创新。流动人员综合管理模式、店口镇学习培训中心、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等都是一种体制上的创新。3、理论创新。我们较早地从理论上对个私企业主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我们认为,企业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利益(工资、待遇、福利)的承载体,店口为私营企业提供了广阔天地。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理论上的认识,才使党委政府把对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利益的支持转化为对个私企业的支持和服务。

今后,我们将更加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坚持“精取古今中外,使热土成乐土,变宝地为福地,建设世内桃源”的发展理念,积极实施“人文与经济协调发展,工业携旅游比翼齐飞,大集团带动块状经济升级,工业化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战略,通过5-10年的努力,把店口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生活祥和,拥有10万人口、建成区面积达11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小城市。
(本文为作者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店口的实践研讨会”上的发言,本报有删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