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呼唤“高级蓝领”

光明论坛
2002-05-21 来源:光明日报 南琳 我有话说

“蓝领”是对技术工人的称谓。“高级蓝领”就是高级技工。呼唤“高级蓝领”,是因为高级技工人才奇缺。

据报道,前不久深圳一家企业为招聘高级钳工,开出了6600元的月薪,但最终未能如愿,不得不感叹:招“好钳工比研究生还难找”。

青岛一家制造公司打出年薪16万元的“天价”,急招一名高级模具技工,终了也只能是“一厢情愿”。

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7000万,其中高级技工仅占5%左右。北京市的情况好一些,但也只占到10%多一点。这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0%至40%的水平相去甚远。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令人忧虑的。据统计,全国企业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只有70%,每年因次劣产品造成的经济损失惊人。我们引进的先进设备,有些之所以不能正常运行,也与职工技术素质低下密切相关。毫不夸张地说,有些企业的亏损,缺乏“高级蓝领”可能是原因之一。还有,在近年发生的企业事故中,因岗位技能不高造成的占50%以上。

“高级蓝领”哪里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是主要途径。在新知识、新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上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企业职工的技术培训。美国宣称“世界上有多少职业,技术培训就有多少课程”。据资料介绍,美国企业的技术培训投资,每年达400至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近4000所高等学校一年的全部费用。日本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制定有“职业训练长期基本计划”,企业职工技术培训普及率达95%以上。谁能说日美经济的进步与其着力培养“高级蓝领”没有关系呢?

有比较才更能说明问题。在我们的企业界有一种错误观念,即重硬件不重软件。不少企业在职工的技术培训上舍不得投入,有的满足于现状,看不到企业发展对高级技工的渴求;有的把培训投资看作是企业的“额外负担”,是花“冤枉钱”;有的虽然投入了,但资金微乎其微,教育力度也不够,根本于事无补。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短视”行为。实践已充分证明,在企业职工的技术培训上,一份投入可以换回十份、百份的效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特别在今天,我们已加入了WTO,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将更趋激烈。在这种挑战面前,呼唤采取切实措施培养“高级蓝领”,就显得更加紧迫而有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