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胡红英的“民情日记”

2002-05-2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唐湘岳、胡晓军 我有话说

江西省万年县裴梅镇党委书记胡红英有记日记的习惯。可他记的不是个人生活琐事,而是社情民意、群众呼声,还有他的思考以及采取的举措、实现的结果。

1998年10月,胡红英担任裴梅镇党委书记。从何着手来改变裴梅镇的面貌,让农民得到实惠?胡红英下到田间地头,边实践边思考:要扭转镇机关干部懒散、虚浮的作风,就必须及时掌握群众的想、盼、愁、忧、难。民情就是第一信号。在处理日常工作之余,胡红英开始记“民情日记”。

前年8月9日,胡红英了解到,汪家村村民程成材的大儿子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就读,二儿子在波阳师范学校就读,眼看就要开学了,学费却没有着落,全家人非常着急。胡红英写下《无钱深造的大学生》:“此事让人揪心。今天,我找到了信用社主任,希望给点贷款,哪怕解决2000元也行。主任说要到县联社请示,因为程成材贷款没有抵押存单。此事真的很为难,镇政府也没有这块救助的资金。”尽管为难,但他没有放弃。在他的努力协调下,信用社后来终于为程成材发放了贷款1500元,两个孩子顺利入学。

去年6月18日,胡红英来到江源村彭德忠家走访。彭家的新楼,据说是靠种桑养蚕赚的钱盖起的。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多年前,裴梅镇曾花力气发展蚕桑业,但由于蚕茧价格一度低落,许多农民一气之下砍桑毁桑。胡红英调查后认为裴梅镇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于是他写下《“入世”他们种些啥》:“……我县、我镇可谓是以粮食为主的粗放型低效益农业。随着入世,根据我国轻纺织品的出口优势,适时发展蚕桑产业,提高技术水平,不失为一条好路。剩下的就是政府如何去引导了。”裴梅镇开始鼓励农民种桑发展蚕桑业。但农民反应冷淡。他着急了,走访结果,“农民不种的原因有三条:一是现在还拿不出这笔种苗款,二是担心市场会变,怕上当,三是想等镇里、村里给种苗款。”于是,胡红英和镇里的干部们分头下到农户家中走访,向他们讲清道理。还请来雅岗村的叶世玖等种桑养蚕专业户介绍养蚕致富经验。农民的积极性终于被带动起来。目前,蚕桑业已成为这个镇进行农业产业调整的重头戏,桑林种植面积从原先的100亩扩大到1000余亩。农民从中也尝到了甜头。

眼下,在胡红英的倡导下,记“民情日记”在裴梅镇的党员干部中已蔚然成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