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黄苗子:教育立足中国与面向世界

2002-05-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欣 我有话说

黄苗子


黄苗子,1913年生于广东中山市。著名书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等。曾在日、韩、德、美、澳等国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举行书画展,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等收藏。兼有美术论文、散文、诗词等发表。80岁以后被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名誉教授。

幼时在香港入学,8岁习书,从师邓尔雅先生,其后就读香港中华中学。14岁前后起在香港、上海从事漫画创作,后从事抗日文艺活动。解放后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等机构工作多年。

记者: 您77岁以后在国内和澳洲之间往返至今10多年了,曾在昆士兰格里菲斯大学讲授中国文化课程,能说说这前后对中国教育的印象吗?

黄苗子: 首先我不是教育家,没资格谈这个问题。但教育能够反映国民素质,举两个例子,在澳洲,一个按门铃送邮件的普通邮差,看到我在作画,很礼貌地问我是否可以进来看看,得到准许之后,他边看边和我交谈对中国绘画和欧洲绘画的看法,头头是道。另外在国外,尊重隐私权的意识非常深入,家庭内部也不会有私自拆阅别人信件的事情。相比之下,我们目前的国民素质水平是有差距的。我想根子还是在教育上,尤其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不够普及,特别是农村教育。这是在蔡元培时代就有许多知识分子特别着急的事,那时国家没有那个力量。辛亥革命近百年来,我们主要在解决两件事,就是吃饭问题和教育问题。现在我们温饱较前能解决之后,教育经费还是非常少。在教育经费、提高师资方面,有关当局要担起责任,拿出办法。

记者: 除了国民素质,有教育微观方面的印象和比较吗?

黄苗子: 我总感觉城市教育是较为普及了,但现在国内学生和我们当年念书时候的劲头不同、动力不同。我和哥哥小时在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念书,对饱经忧患的祖国十分关切和热爱,我中学毕业后赶上淞沪抗日战争,就偷偷离家去上海打算参军,我哥哥是1938年抗战爆发之后跑到延安去的,其后在陕西参加左权部队牺牲了。那时青年人精神颓废的极少,在国家艰危的时候都奋发向上,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前途连在一起。现在学生的精神追求似乎不在于此,似乎上学读书全是个人需要,是为将来个人前途做准备,好像与社会的事情、国家的事情关系不大,家长培养孩子进大学也是这样考虑多。这些年生活安定了,但不能不讲奋斗精神,不讲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当然不是空洞的说教,它应该是一种融进血液中的精神动力。我们的民族精神也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和体现。教育是立国的根基。

记者: 您的作品具有“青铜器铭文和大篆风格”,但听说在晚年有变化,与国外交流和长居澳洲的经历,对你的文化观、教育观有怎样的影响?

黄苗子: 我在艺术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比较深。但是与国外文化的接触令我想起陈寅恪先生说过的话,不要认为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高的,样样都是世界第一。各国历史、社会、文化有差异,也有许多成就很高的东西值得借鉴。如古希腊的雕塑比我们的早,我们无法拿维纳斯像和秦始皇兵马俑相比。文化和教育都应该有不断吸收和融合世界文化的思想。当然就文化来说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融合的,但总不能看不到人家的好处,否则就无法进步。我的某些书法就是尝试把欧洲现代艺术的感觉融进中国古文字,许多用中国传统原料的书画家也在或多或少地尝试。但也不能过分,有些艺术太离谱,完全没有根基,就荒唐了。

教育更应该不断吸收东西方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列入课程。改革开放后,什么文化思潮都来了,需要对我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都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去粗存精,真正让学生接受、吸收先进的文化,融入飞速发展的世界,这种融合应该有利于培养国际人才。我的孙女9岁随父母到澳大利亚,她在接受国外教育的同时,家庭的中国文化影响使她感到浓厚兴趣。她读了法国罗曼罗兰的《米开朗其罗传》,就用中文写论文、评论,深入阐述自己的见解;同时鲁迅、郁达夫、沈从文的著作也看了许多。她在这种中西文化环境中成长得比较健康,眼界开阔。总之,国际化的人才应该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我们闭关锁国那么久,要赶上去不开放不行,中国要长成强大的民族,必须面向世界,把世界文明的精华灌输给我们的下一代。当然民族的子孙应当立根于中国,并不是我们把孩子早早送到国外就好,留学最好还是在积累了一定的本土文化和树立一定的民族意识之后。

记者: 像您这样近九旬的老人天天“上网”实不多见。这种不受年龄影响的强烈的“吐故纳新”意识其实反映了您的教育理念。

黄苗子: 求新求知应该和年龄没关系,关键要有了解世界的兴趣和追求。人的眼界越宽,越有学习知识的渴望和创造的欲望。电脑是我在86岁时,在澳洲向孙子学的,因为我知道这是直接地与世界沟通的工具。我觉得国外学生听课很自由,也没有明显的班级界限,课堂气氛很宽松,比如介绍唐代文化,我概括性地讲完以后,主要是学生到图书馆找资料深入用功,好学生学得非常主动。相比之下,国内学生的学习在方法上就被动死板一些。我没进过大学,知识就是靠主动学习获得的,齐白石是如此,丁聪、华君武、叶浅予、张光宇、张正宇等画家,都没进过大学,都是靠对知识兴趣的渴望与追求学成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