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言两语

■我看期刊
2002-05-30 来源:光明日报 柏石 我有话说

几次想不再买我喜读的《读书》,总是看到一两个好题目又买来读了,读了也很满意。比如今年第四期就有《国民党代表谁?》这个题目,能不引发读一读的欲望吗?《读书》的优点之一,每期总有三两个题目引诱我来购读。这些文章,主旨好,思路宽,见解新,读了有益于我的修养,多年来一直爱读。不过,它也有一个大缺点:文章冗长,行文嗦。有的文章,读了二三十行无所得,应该删掉。因此,谨向《读书》编辑提个希望:尊重读者的时间,文章要精、要短、要明朗。

比较起来,《文史知识》的编辑工作做得严谨一些,文章容易读完读懂。一些大学者写的普及知识性文章,更令我感佩。今年读了一二两期,在第一页上发现一点改变,分别选刊了一本世界名著中的几句话和中国三首古诗,别有风采。不过,选刊的用意是什么呢?没有点明。或者是,让你思考思考吧?——引发人读后去思考,帮助人学习思考善于思考,现今倒也很有必要。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在1985年办了份杂志,名曰《群言》。17年来,它坚持一个特色,即:每期都有“专题座谈(笔谈)”,发出知识分子的声音。他们的发言有学问做底子,因而有深度,又无套话,让读者读来感到正是自己要说的心里话。比如去年第11期上有一位研究世界历史的专家武寅女士的发言就很动人,她说了这样的意思:大时代呼唤大思想家。当今世纪之交很像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大时代,社会科学界要适应时代的需求,清除学术工作上的腐败作风,专心做学问,做出新的成就。她说的岂不是人民的盼望吗?可以说,《群言》是期刊之林中的一株松柏。

有人说,在当今好谈“与世界接轨”的风气下,办杂志也要适应世界期刊的潮流。猛一听来是真理,仔细一思考,怎样去“接轨”呢?现在有些刊物的开本放大,标题放大,用纸多用进口的,结果是拿在手中不方便,邮寄的费用上涨。此非与世界“接轨”也!中国人办杂志有近百年的经验:编辑严谨、精神开放、尊重读者、发扬“五四”传统。有了中国的气派与特色,自然就有了世界意义。而放大开本呀、印制豪华呀,等等,并不是“与世界接轨”,其实是一种浪费。

 

[值班总编推荐] 维护教育公平需要久久为功

[值班总编推荐]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值班总编推荐] 【院士谈科技自立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