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精品为旅游添彩

2002-06-1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徐冶 本报通讯员 和文武 我有话说

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云南丽江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38万人次,前三天全区的宾馆入住率接近饱和。丽江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物吸引着中外游人,而持续的魅力在于这里有着众多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旅游在文化中找到了路,文化在旅游中找到了钱。”丽江地委宣传部部长何金平这样评说。

充满活力的古城

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长期以来纳西、彝、傈僳、白、普米和摩梭人创造了各自灿烂的文化,让这块神奇的高原充满生机。当人们登临玉龙雪山、游历金沙江虎跳峡和泸沽湖之后,走在流水潺潺、建筑奇异的丽江古城中,无不为这个充满人气与活力的小城所流连。这座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当地政府加大了对其保护的力度,先后实施了排污管网、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线路为主的“三线”入地工程,以及消防工程,并对主要街巷进行了重建和整修。为丰富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的内涵,投资3600多万元在旧址上恢复重建了的纳西木府,成了丽江文化旅游的精品。

纳西族之魂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为纳西族的灵魂,因保存古代东巴教而得名。书写东巴经的文字为一种图画象形文字,计约2000余个字符,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惟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仪式中所用的纸牌画、木牌画、卷轴画、神路图、面偶、泥偶及各种法器,既为原始艺术的珍品,又是现代人的旅游收藏品。经过东巴文化研究所20多年的努力,一百卷的《纳西东巴古籍注译全集》现已出版,并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东巴文化艺术》画册出版后,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东巴文化研究所赵世红所长介绍,通过广泛的发掘整理,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开发出了系列东巴工艺品、美术品和旅游纪念品。“为了弘扬传承东巴文化,开展学术交流,培养高级人才,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赵世红所长这样说。

艺术精品纳西古乐

游丽江,听纳西古乐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华灯初放,大研纳西古乐会和丽江东巴宫门前的大红灯笼就亮了起来。大研纳西古乐会的领头人为宣科先生,在他的带领下一批老先生拨弓拉弦,让古老美妙的音乐传扬现代。这个民间乐团从一开始就走向市场,除了在丽江天天演出外,还去北京、四川、昆明、上海和台湾等地出演,并应邀远赴英国、挪威、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表演,“去的国家数不清了,看看墙上挂的照片就知道了!”宣科笑着对我们说,5月又要到美国、韩国,说明我们中国纳西古乐了不起!就是这样一个只有40多位演职人员的小乐团,每年的纯收入达400多万元,远远超过有的国家大乐团。

开启观赏乡土文化新视窗

“一个美丽的夜晚,一个神奇的世界。”这是丽江新近推出的大型民族舞蹈诗画《丽水金沙》的主题词,这台精品晚会以现代声光、音乐、舞美、服饰等艺术手段,通过气势恢宏、华美壮观的舞蹈形式,结合当代人的欣赏口味,展示和提升了云南少数民族的风情文化,开演以来连场满客,给中外旅游者开启了一扇观赏云南乡土文化的新视窗。“人还是这些人,剧场还是这个剧场,当机制变了,走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政府减少了负担,剧团有了大收入,还丰富了文化市场。”丽江地委书记欧阳坚介绍,丽江地区歌舞团过去由于资金的制约,一年也很难拿出像样的节目,演员闲着没事做,创作人员没有积极性。今年3月,歌舞团与深圳能量公司合作,新成立了“丽江雪山旅游艺术团”,原歌舞团的30多位年轻演员成为该团的签约演员。在市场运作模式下,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新节目的排演中,演出的成功既让演员有了成就感,又大大增加了各自的收入,探索了一条在文化旅游业中以演养团的新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