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施农民富脑袋工程

中国农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如何强脑壮体,快速增收致富?请看江苏省泰州市张郭镇的做法——
2002-06-1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冯治 本报记者 徐可 我有话说

口袋富了更要富脑袋

江苏省泰州市张郭镇招商引资引来的第一笔大额外资没有用在能较快地增加经济总量的工业上,而是动员外商用在了教育事业上。6月8日,由台湾史可夫先生投资2200万元兴建的美尔顿双语学校在张郭镇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该校将培养和国际接轨的现代化人才。镇党委书记赵旭东在奠基典礼上说:“我们张郭镇过去穷,穷在脑袋上;现在富,也富在脑袋上;口袋富了更要富脑袋,富而崇教,靠教育把张郭富民强镇的事业再推上一个新台阶!”

私营企业金扬子集团总经理赵京东捐款5万元助学,其他富裕起来的农民也纷纷解囊,在张郭镇迅即掀起了捐资助学的热潮!

张郭镇地处里下河地区,遇水先淹,无水先旱,灾害频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六年前,张郭镇9家镇办企业年亏损1200万元,财政经济又几乎到了崩溃边缘。2001年,张郭镇人均GDP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947元、4018元,成为里下河地区快速崛起的新明星!

在建党80周年之际,张郭镇党委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江苏省委连续两届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镇党委书记赵旭东也被评为“泰州市共产党员标兵”。

张郭镇为什么能在“经济洼地”迅速崛起?

关键是张郭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探索到了一条“经济洼地”快速崛起的捷径,实施了以农民富脑袋为核心的“造人”工程,以培养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市场与经商能力为突破口,启动了农村现代化。这样启动成本低,见效快,经济社会效益高,切实可行。

穷脑袋变成了富脑袋

为实施农民富脑袋工程,张郭镇党委、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他们把教育放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首位,并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促使了“三教”协调发展,发挥了“三教”的整体效益,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张郭镇党委、政府视今天的教育为明天的经济,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在1993年成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先进乡镇之后,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及时地全面启动与实施了教育现代化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和劳动后备军,为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农民市场与经商能力奠定了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

张郭镇把成人教育纳入了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创办了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对农民开展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市场知识、营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进行终身教育。该校积极探索“产、教、研”结合的成人教育产业化之路,投资12万元,上了国家“星火计划”的“土元养殖项目”,形成了以项目示范农户、“项目+农户”的致富样式。该校设立了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辅导站,开办了农学、农村机电、市场营销等专业,镇干部和工作人员带头参加学习,已办了四届,有242名学员获得了毕业证书,学员都成了科技致富的领路人。该校还经常聘请高校的教授举办“市场经济学”、“市场与营销”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参加学习的农民挤满了教室和礼堂,培养和提高了农民的市场与经商能力。为把农民终身教育的根基夯实,张郭镇村村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人口学校,推动了“科、教、文、卫、商、体、法”进村入户,使农民的素质和市场与经商能力在学习中得以普遍提高。

张郭镇党委、政府规定,企业每年都要招收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孵化培训,学习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产品性能、市场知识、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等,把他们培养成了市场营销的实战型人才,然后派往全国各地建立销售网点,开拓市场,逐步壮大了农民商人队伍。

张郭镇构建的以“三教”为基础的“大教育网络体系”,使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从6年迅速提升到10年,高于全国近2年。

富了脑袋再上台阶

富了脑袋、有着智力和市场知识与能力支撑的张郭农民,一个个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鸡能手”、“牛蛙大王”、“蔬菜大王”和“苗木大王”,年纯收入稳定在2万元左右。更令人惊喜的是,在镇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鼓励和支持下,张郭农民纷纷脱鞋上岸,一批又一批地走出了泥泞,奔向了城市。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各地经商的张郭镇农民商人将近4000人。农民商人资产超百万的有数百家,超千万的有数十家。

张郭镇党委、政府及时地把农民商人在外经商的优势和潜在的资本优势,转化为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自1996年到2001年,张郭镇回乡农民商人累计新办私营企业600家,今年1至5月,又新办了69家,平均每星期2家还多。上交国家税金从85万元增长到1842万元,增长了17倍;个体私营经济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贡献份额已达到47.3%。

六年前,张郭镇还是一个地处偏僻、只有一条街的小镇。如今,一座座土坯房变成了一幢幢花园别墅;一片旧坟场变成了清波摇影、蜂翻蝶舞的农民公园;一片废地变成了音乐喷泉式的市民广场;一条坑坑洼洼的不足9米宽的街道,由南向北铺展为3条34米宽的通衢大道;一辆辆农民私家轿车川流不息,向人们展示着这块刚刚苏醒了的土地的富足。更令人称奇的是,徜徉在张郭镇任何一条街道上,都很难看到一张纸屑,一根烟蒂,一点痰迹;街道两旁每隔不远就有一处承载着“见强思超,永不满足”的张郭精神的灯箱标语,让人看到张郭镇人兴业建镇的热情与干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