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实验成功

历时二十年 数百万学生参与
2002-06-18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庄建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6月17日电 20年前由3所学校开始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今天已经推广到20多个省市的400万学生,并在海外汉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是昨天在京结束的纪念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20周年座谈会上透露的信息。

这项名为“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改实验,最早由丁义诚、李楠、包全恩三人根据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张志公的理论,在黑龙江省佳木斯等地区的三所学校开始实验。它的基本做法是:在正确估计口语水平和儿童智力能力的基础上,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多功能作用为前提,寓识字于读写之中,对入学不久的儿童在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就开始听说读写的训练,把读写教学提前,促进儿童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

语言的本质是有声交际工具,为了克服有声语言的弱点,人类发明了记录有声语言的视觉符号——文字,从而使语言增加了书面语言的形式,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文字的发明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使得语言变得更系统、更严密、更丰富、更完备,而且,由于汉字具有的超方言性,汉字在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中功莫大焉。但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重文轻语的偏向一直延续了至少两千年,至今在语文教学中仍有反映。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则对此种偏向有所纠正,它与其他语文教改实验的区别在于把视觉符号的汉字变成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注音汉字,使儿童在尚未掌握足够的汉字的时候就能够进行阅读和写作。

这项实验从始至终得到了原国家教委、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支持和指导。目前,实验的经验已被语文教材编写广泛吸收,引起了国外教育界的关注,一些国家的专家亲自到实验区考察,新加坡每年都派教师到我国湖北省接受实验的教学培训,并把实验的经验融入本国的华语教学课程标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