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书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2002-06-23 来源:光明日报 刘炳森 我有话说

刘炳森近影


江总书记在“5·31”重要讲中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我认为,江总书记的讲话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指明了方向。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代杰出的书法家创作出了浩如烟海的佳作。具有独持艺术形式的中国书法艺术,乃是中华民族之极为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奇光四射的明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策英明、国运昌隆,书法艺术事业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书法作者队伍空前壮大,后起之秀茁壮成长,形势喜人。书法家有责任用自己的艺术,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民族都在宣扬自己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世界才显得丰富多彩。中国书法艺术只因为有民族独特性,才在艺术上有世界意义;同时书法艺术要发展,要有时代性,才在艺术上有历史意义。

书法家在治学中,应是继承与发展的模范,要承前启后,有所建树。继承是学书的必要手段,发展是学书的主要目的。没有继承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发展便是老蚕自缚、囿作书奴。前人的成功经验须当记取,有关“入碑入帖”与“出碑出帖”之说,就是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我主张初学书法的人应该首先在楷书上扎扎实实地下一番功夫,有人认为楷书不是书法艺术,应该说楷书不仅是学习书法艺术的基础,而且也是艺术,是各种书体中重要的一种,是庄重严肃的书法艺术。历代楷书大家不乏其人,就是明证。

我数十年努力的目标,就是在继承优秀传统书艺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力求探索时代面貌,逐渐形成鲜明的个人独特艺术风格。强调以文字结构和运笔规律中的美感,用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书法艺术欣赏的日益迫切的需求。

中国书画界,有个很好的传统,在提高书品画品的同时,很注重人品,就是对于书画家的道德情操,有较高的要求。书法与绘画,既然都是艺术,并且都在追求高超的艺术境界,但无论如何不能离开“真、善、美”,更不能去追求“假、丑、恶”。要努力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来奉献给我们的广大读者,这是我们终身的任务。然而,近几年来美术界有形形色色的“现代艺术”,尤其是令人作呕的“行为艺术”,令人读之,唯觉这不是美术,而是“丑术”,不理解作者何以如此创作。书法创作,也有追求类似趣味的,甚而至于已经不是文字了,也不是写出来的。这类作品,但它既然不是写的文字,也就不能算作书法艺术,因为书法必须是以文字作为载体的艺术形式,它要有完美的文字结构,精妙的运笔方法,连贯的行间气势和妥善的整体布局。不是书写文字的作品,是书法范畴以外的艺术。国外的文化艺术,有很多优秀作品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吸收消化,用以充实丰富我们自己。但是,要避免生吞活剥,更不能良莠不分,甚至摹仿病态的、疯狂的、颓废的坏东西,用来麻痹自己的同胞。中国的民族传统书画艺术有中国5000年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是崇高的、有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规律的民族艺术瑰宝,我们应为此自豪,谈不上要与国外寻求所谓“接轨”,中国书画就是中国书画,不能妄自菲薄去降格以求。

总之,书法艺术一定要发憎爱分明,但否定书法艺术的优良传统是错误的。我们从事书法创作,要对书法艺术、对历史、对后代负责,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刘炳森,字树庵,号海村,1937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武清。1962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书法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至今。现任中国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日本书道研究泉会顾问、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等。先后出访了南北美洲、欧洲和东南亚各国,举办展览和讲学,其中三十余次东渡扶桑。出版有多部书法作品集,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紫垣秋草》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