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划清界限”与尊重历史

2002-06-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于毅 我有话说

持续20多个月的巴以冲突已造成双方逾千人死亡,超万人受伤。这场冲突的直接导火线是以色列现任总理沙龙2000年9月28日对阿克萨清真寺的强行访问。因此,沙龙被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视为这场噩梦的元凶,一般阿拉伯人对他唯恐避之不及。

可埃及却有约5万人不愿放弃“沙龙”的称谓,他们是距首都开罗80公里处沙龙镇的居民。这个不算大的村镇已有4千多年文明史,在埃及法老、科普特和伊斯兰时期,均为埃及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是埃及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该村重视教育,近代在政界也出了不少显赫人物。

但巴以冲突以来,沙龙镇不仅失去了昔日的光辉,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许多埃及媒体要求沙龙镇改名,以便与以色列总理沙龙“划清界限”。更有一些埃及人逐级找该镇的上级领导,官司甚至打到了该镇所在的米尼亚省省长那里。他们希望通过“上层路线”来压该镇接受改名。

面对种种压力,镇上的居民却众口一词,坚决反对改名。他们认为,“沙龙镇”是一个沿袭了4千多年的称谓,是历史事实和客观存在,决不能因为以色列总理姓沙龙就必须改掉。他们反问道,拉姆西斯二世是埃及最著名的君王,开罗有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广场。如果以色列出了一个叫拉姆西斯的总理,难道埃及就必须让广场更名吗?

我们理解阿拉伯人对沙龙的态度,理解他们要求沙龙镇改名的心情。但我们更赞赏沙龙镇居民尊重历史的选择。的确,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天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珍视自己书写历史的权利和机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