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2002-06-26 来源: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邬焕庆 胡锦武 我有话说

在江西省宜春市的广大农村,现在全面推行了一项名为“设岗定责”的制度。在一批“靠得住”、“有本事”的党支部的带领下,在无数被称为“永不撤走的工作队”的上岗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下,宜春市农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当地农民说:“‘设岗定责’就像锄头开了光,从此老致富不用慌。”

宜春市的“设岗定责”工作,不过是各地在积极探索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建立常抓不懈机制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全国农村,各地正在落实和发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自觉将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作为今后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逐步探索和建立起“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运行机制,努力实现“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的常抓不懈。

以制度化巩固和发展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成为各地认真思考和抓紧落实的重点问题

“绝对不能让学习教育成为一股风,刮过就没了。要让学习教育成为在农村生根发芽的种子,时间越长长得越壮。”这是各地干部群众在学习教育活动中的强烈心声,而这个心声的背后是对建立健全各种制度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

实践证明,无论是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还是不断加强、巩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都是形成常抓不懈机制的根本所在。

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基层干部转变作风,驻村入户,探索出了诸如领导干部联系点、部门包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户等深受农民欢迎的工作形式,使干部真正成为农民的“贴心人”。如何把这些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健全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使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形成的融洽、和谐的干群关系得到长期保持,成为学习教育活动之后各级党委认真思考研究的重要问题。

最近,河北省借鉴学习教育活动的经验,把县以上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在制定的制度中特别要求那些属于整顿对象的重点村、难点村至少有一名县以上领导干部分包。省里制定了选派干部下基层工作和到村任职的制度,明确工作重点是抓好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帮助县乡党委抓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一些省还将学习教育活动中实行的部门包村这种方法规范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制度,为实现支持和帮助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工作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

各地通过学习教育活动充分认识到,要实现工作作风的彻底转变,还在于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而要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的学习培训机制是关键。

重庆市在学习教育活动中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他们从建立健全分层培训干部的规划和制度入手,明确工作目标,即市级重点办好示范班搞好培训示范;县级以上培训乡镇干部和村支书、村主任为主,其他村组干部由乡镇负责培训,保证每两年对所有乡村干部轮训一遍。同时通过财政拨一点、党费出一点、各方筹一点的方法,建立起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金,从资金上给予保证。其次,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的方法,强化培训效果,做法包括邀请优秀基层干部和专家学者讲学,组织基层干部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选拔基层干部到企业和市内外的先进村挂职培训,并在沿海发达地区建立基层干部培训基地。

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通过学习教育认为,要实现“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常抓不懈,巩固、发展好学习教育活动成果,除了建立健全干部的学习培训机制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外,还须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内蒙古把学教活动中创造的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建立和落实了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具体做法是:继续推行嘎查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两推一选制度,让农牧民群众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对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社会参与范围,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立体式考核,强化民主监督,注重群众公认。农牧民们都说:“现在的嘎查(村)就像我们自己的家,我们能像管理家里的牛羊一样去参与决定嘎查的大小事情了。”

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并进行活动方式和手段上的探索创新,以保证学习教育活动常抓不懈

“树上的一朵鲜花不能代表春天,只有山脚、山腰、山顶都盛开鲜花,春天才是真的来了。”这是湖北武当山区的干部群众对轰轰烈烈开展的“三级联创”活动的生动写照。

在历时一年多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各地都积极开展了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前,各地都在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好方法、好措施,使基层党建绽放的春花永开不败。

湖北省干部群众经过总结认为,“三级联创”制度作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必须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一种“争”的机制,进一步强化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责任,形成“争先创优”的格局。目前,这个省已经初步制定了争创的工作计划,以点带面在全省逐渐深入开展。

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决定下一步把县(市)部门和乡镇站所也纳入创建活动中,在全省开展创建农民满意县(市)部门和农民满意的乡镇站所活动,以此提高县(市)部门和乡镇站所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质量和水平,从而进一步丰富创建内容、完善创建措施、提高创建水平,以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大提高来推动全省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上海市,确定了深化“三级联创”要取得“六个明显”转变的总体目标:要通过“三级联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明显转变;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农村基层工作日益规范化、制度化,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明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作为沿海经济强省,浙江省把深化和发展“三级联创”的重点放在了强化主体、拓展两头上,以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星级管理”、“五级联动”,即:抓住“三级联创”这一主体,进一步明确创建标准,“六好乡镇”、“五好村”要达到一定比例;抓实“星级管理”这一基础,把转变干部作风与建设好班子结合起来,把促进发展与探索好路子结合起来,把搞好建章立制与建立好制度结合起来,把培养党员为致富能手与建设好队伍结合起来;抓好“五级联动”这一保证,省、市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和指导,继续坚持各级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

身处西部大开发浪潮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把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与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002——2005年工作规划》以及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制定下发的《广西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暂行规定》等条例有机结合起来,并注重在“联”字上花力气,在“创”字上抓落实,在“实”字上下功夫,使“三级联创”的目标要求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特点。

抓紧研究和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些难点问题,使“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农贸市场是个宝,集体富裕农民饱;村主任书记同心意,来年还要步步高。”这四句顺口溜表达的是福建省福清市港头镇芦华村村民快乐的心情。这个村在村支部和村委会的统一协调下,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一个农贸市场,每年增加集体收入30多万元,为12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

应该看到,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依旧面临许多难点问题,如村“两委”不协调、村党支部建设后继乏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以及村干部报酬不落实等。但是,经过学习教育活动洗礼的各地干部群众,迎难而上,用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正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芦华村的新景象,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国各地在研究和解决这些难点问题所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效。

针对农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各地根据各自已经研究出的好做法正在加紧实施。河南省以积极培养发展“双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党员为基本,以培养选拔双强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以深化“五好”村党支部的创建工作、集中整治后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为核心,全面夯实村党支部建设的基础。江苏省连云港市委积极探索拓展选人思路、拓宽用人视野,突出选准配强“领头雁”,尤其注意在党员致富能手和大中专毕业生中培养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在有效解决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后继乏人方面,迈出了积极的步伐。这个市的东海县黄川镇新沭村“草莓大户”孙克林当上村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进行草莓大规模种植,全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草莓小康村”。

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前提下,该怎么协调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形成合力发展农村经济?山西省委日前组成了专项课题组,对新时期农村“两委”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结合在学教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正在抓紧制定和下发《关于在村民自治中充分发挥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意见(试行)》,以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一些地方“两委”关系不协调的问题。

如何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是各地认真思考的问题。四川省把对农村干部的严格教育管理和关心爱护结合起来,决定每年增拨100万元,建立农村基层干部专项奖励基金,对生活特别困难的农村基层干部实行补贴或补助,并开始试点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运转能力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基础。云南省把大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做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花卉、热带农业以及旅游带动集体经济的总体思路,努力强壮集体经济,并以建立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为突破口,组织省、地、县各级干部到穷村、后进村蹲点包村,花大力气解决村级债务问题,实现村强民富。(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