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给我们带来光明

2002-06-2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韩显阳 我有话说

20世纪60年代初,在阿尔巴尼亚处境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化肥、制碱、电力、煤炭、轻工、纺织等行业给予阿巨大支援。中国先后向阿派去近6000人的专家队伍,为阿培养了大批经济技术骨干。中国的巨大支持为阿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援助项目今天运行怎样?阿人民如何看待中阿那段特殊友谊?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最近访问了位于地拉那以北120公里、由中国援建的伐乌代耶水电站的总经理萨博利先生。

萨博利和电站原总工程师蒂查热情接待了记者一行。一见到我们,蒂查就用发音纯正的汉语说:“你们好,欢迎你们!”亲切的话语立即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伐乌代耶水电站原名“毛泽东水电站”。萨博利先生带领记者参观了厂房、水库大坝和总控制室。据他介绍,水库大坝高79米,库区面积22平方公里。水电站共有5台水轮机组,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所有机械设备均由中国提供,从大坝选址、电站设计到设备安装都有中国专家指导。伐乌代耶水电站于1967年2月开工,1971年10月1日第一台机组发电,至今已安全运营了31年。

谈及“伐乌代耶”对阿国民经济的作用,萨博利情绪激动。他说,“伐乌代耶”年发电量达9.5—10亿千瓦时,相当于阿全国发电量的20%,如果再加上中国援建的另一座50万千瓦的费尔泽水电站,则占阿全国发电量的60%,可以说是中国给阿尔巴尼亚家庭带来了光明。

66岁的蒂查一直在“伐乌代耶”工作。他不时回忆起与中国专家一起工作的情景。他说,当年这里有50多位中国人,其中15名专家。从1967年到1974年,他们在这里工作了7年。“中国人朴实、谦虚、勤劳,彼此就像亲兄弟一样,平时同吃同住同工作,业余时间还教我们打乒乓球,给所有阿尔巴尼亚人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当记者谈及中阿那段特殊友谊时,萨博利说,他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情谊,阿有句谚语:“馈赠的礼物是最神圣的”,它完全可以表达普通阿尔巴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深谢意。

萨博利先生说,20世纪70年代末,阿中断了与中国的一切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电站20多年来还能正常运行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说明当年中国提供的技术设备都是最先进、最可靠的。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水电站设备老化、机件损耗的情况日益突出。目前,水电站技术改造方案已经拟定,将由意大利、奥地利及德国的公司负责实施。

萨博利先生指出,阿尔巴尼亚在能源、动力领域与西方公司合作,并非意味着要削弱与中国经济界的联系。他介绍说,阿中两国政府去年达成协议,中国以提供贷款方式投资1.5亿美元,帮助阿建设布沙特水电站。与当年修建伐乌代耶水电站不同的是,布沙特水电站项目是通过国际招标、按正常的国际商业惯例进行的。他表示相信,新的项目无疑将大大缓解阿国内电力紧张的局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