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西发现大型古城遗址

2002-06-30 来源:光明日报 通讯员 邓和平记者 王绍雄 我有话说

本报讯江西省文物部门最近向国家文物局申报,要求对坐落在泰和县的汉城白口城进行正式发掘。此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试掘,古城遗址已初露端倪。

白口城位于泰和县城西南3公里的赣江南岸,形状呈倒梯形,城址面积23万平方米,分为内外城。外城全长1941米,除北部因赣江涨水,冲刷损毁部分外,大都保存完好。内城平面呈方形,全长861米,面积4.3万平方米。外城现存7处豁口,西北角、南正中及北正中3处豁口为城门。内城有东、西北、南面3处豁口,均为城门。西北角城门宽35米,其底基距现赣江水面落差仅2米,赣水上涨时,河水可直接入城内,推测为水门。南正中门宽28米,为“凸”形结构,从其上残存叠压的瓦片分析,此处为一处门阙。北正中城门宽15米,入门较陡,可分别进入内城和外城。内城西北门为“凹”形结构,似为“瓮城”,也见大量瓦砾堆积。内城南门宽17.4米,城门两侧见大量瓦砾堆积,考古工作者在这里采集到一件完整四叶云纹全瓦当。内城西南角有一长方形土台,为全城最高地带,东西长47米,南北宽35米,面积1645米,高出周围平地0.8米,高出内城其他地带约2米。

城墙为土筑,除北侧部分损毁外保存基本完好。城墙高度因地带的南高北低而相反,以使城墙四周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南城墙距外地表高4.5米,东城墙高10.2米,北城墙高20.5米。城墙顶宽2—3米,基宽20—28米。以北城墙基最宽。

城外有护城河,从南城墙及南侧断面可知,南侧护城河宽16.5米,深1.5米,东西两侧护城河宽逾30米,护城河由南往北流。

考古试掘布方面积80余平方米,分3处布方。试掘结果表明,内城西南角的长方形土台为人工夯筑而成;台基平面发现有两排间距约3米的圆形柱洞,走向与台基边缘基本垂直;根据钻探及台基的形状分析,此土台可能为一组大型建筑的基址,而现清理的两排柱洞可能属该建筑的附属建筑一部分。从土台灰坑中出土的印有“大泉五十”钱纹砖分析,该土台不会晚于“王莽新政”时期,即该土台应早于西汉末期。东南侧探方的发掘深达1.8米,发现有东汉、西晋、东晋等几个时期的堆积。发现了东汉的印纹硬陶罐、灰陶罐,清理了深达1米,直径达0.7米的圆形柱洞和加工良好的居住面;西晋的冶铁作坊残迹内发现有十余件弯曲状风管以及粘有铁渣的窑炉壁残件和百余件铁渣残块。出土了两晋时期的盘口壶、盆、敛口钵、三足盆形鼎等可复原器达50多件。还出土了一批保存较完好的圆形瓦当。瓦当纹样为云纹、四叶云纹;有的云纹瓦当酷似秦咸阳宫出土物,颇具秦文化风格。大型板瓦均装饰有绳纹以及瓦钉、瓦窝结构。部分板瓦长达44厘米,显为大型建筑材料。发掘品中还发现大量铁渣、铜渣、铜饰件以及陶纺轮、陶网坠等。城墙解剖结果表明其为板筑法筑城,分层棍棒夯筑,目前层内出土物均为汉代板瓦残片。

参加白口城试掘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徐长青、余江安、肖用桁对记者说,在已发现的古城址中,无论从规模还是保存状况,白口城在江西省是最大和最好的。白口城的发掘,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江南的建筑、冶炼、制陶、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白口城位于赣中腹地,为赣江中游入上游的“咽喉”所在,它在赣北、赣中、赣南文化的传承链条上具有显赫的地理优势,研究白口城址对于地域的、历史的江西古文化研究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据《泰和县志》记载,西汉庐陵县治在今泰和县城附近,东汉的西昌县治在今泰和县城西3公里处,这座城址与古庐陵的地望如此吻合,它是否就是古庐陵?是否是江西第一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