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笑傲青藏高原

2002-06-3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邵文杰 我有话说

出格尔木往南,便踏上了青藏高原,两侧是黑色的戈壁,偶尔点缀着几丛绿色的骆驼刺。远方的雪山在高原的阳光下晃动着剌眼的光芒。七·一前夕,记者来到青藏铁路望昆段采访。

雄伟的昆仑山脉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青藏铁路望昆段便在此展开大会战。青藏铁路建设常务副总指挥长王志坚手指正在建设中的铁路向记者介绍,青藏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壮举,是对人类生存极限的挑战。青藏铁路穿越青藏高原腹地,沿线有500公里的无人区,高寒缺氧,自然条件严酷,地质复杂,冻土广布,技术难度很大,工程十分艰巨。

中铁一局青藏铁路铺架项目经理部钉联工程队承担着青藏铁路南山口至安多区间600多公里的轨节钉联、桥梁整备任务。该队青年突击队里共有成员35名,自去年6月建点以来,该队以“誓叫青藏高原驰铁龙”的勇气和决心,积极承担钉联施工中的急、难、险、重任务。去年6月6日,南山口地区突然降暴雨,从山上滚滚而下的洪水威胁着油库的安全,情况紧急,劳累了一天的队员们连夜赶到现场。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跳入冰冷刺骨的洪水中,用铁锹、麻袋加固防洪堤,一泡就是4个小时,队员们浑身上下被倾盆而下的雨水浇透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国家财产安全。硫磺锚固是轨排钉联作业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硫磺的温度直接决定螺栓锚固的质量,由于高原气压低,熬浆的火候与内地有一定的差异。为了保证质量,突击队员们进行反复的试验。沸腾的浆锅温度高达一百六、七十摄氏度,熬浆房里的温度少说也有四、五十摄氏度,队员们个个挥汗如雨,刺鼻的硫磺味熏得他们眼睛难以睁开。在这种环境里面,队员们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经过多次抗拔试验,他们终于提出了高原条件下最佳熬浆温度。

中铁三局青藏二队的杨宝永是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同时也是青年突击队里的队员。今年4月4日凌晨1点左右,一场罕见暴风雪袭击了二队驻地。忙碌了一天刚进入梦乡的杨宝永被强劲的风声惊醒,猛然意识到料库还有露天存放的300吨水泥。杨宝永无暇细想,裹上一件大衣,叫上另外一名青年突击队员,冲入了寒风冰雪之中。在剌骨寒风的咆哮之中,他们顶着风雪,硬是将水泥垛上被风吹开的蓬布拉住,用绳索和木料加固。

中铁四局第二项目队承建青藏铁路格拉段雪水河大桥施工,这座长403.60米的雪水河大桥,属于青藏铁路5个重点控制工程之一,施工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深水基础施工等难题,尤其是雪水河水位常年在10米以上,土质疏松、含沙量非常大,给深水墩施工造成了很大困难。从今年3月15日开始,突击队员们排班定点,昼夜值班,紧张进行4号墩施工。4月7日,4号墩承台抽水拼抢开始,水位很快便抽到底部。共产党员张建忠第一个冲下沉井,其他几名党员也跟着冲了下去。然而,正当他们准备处理桩头时,沉井底部突然出现涌砂,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下半身已被涌进来的水淹没。他们迅速爬上岸,第二天商讨下一步施工方案后,又一次开始了突击拼抢。突击队员们连续在工地上拼抢了7天7夜,脸被吹裂了,手被磨破了,脚上起了血泡,但他们咬紧牙关,终于赢得了4号墩承台的拼抢成功。

仅有40余人的中铁五局第三项目部九分公司,创造了半年时间完成产值1000万元的高原施工佳绩。全体职工克服高原反应、缺水、缺电、气候恶劣等困难,日夜奋战。三项目还活跃着一支由9名女工组成的特殊队伍,她们以其各自出色的表现构成了昆仑山上的一道风景。卫生所护士郑文英接到上青藏线的调令时,正在贵州老家休产假,她毫不犹豫丢下正哺乳的孩子,来到青藏工地。一次,她在抢救护送几名发生严重高原反应的民工时,手指被严重挤伤,因为太专注于工作,她对此竟然毫无知觉。出纳员赵霞负责格尔木接待站工作,开工初期昆仑山工地通讯不通,为了及时转达上级有关部门的紧急通知,她经常孤身一人深更半夜顶风冒雪租的士上山传送,完全忘记了什么是害怕。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但在环境恶劣的高原上只能成为一种奢望。9名女工和男人一样,每天裹着一身丝毫显不出身材线条的防寒服,拖着一双沉重的大头靴,忍受着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任由原本白净的皮肤被灼伤而逐渐变得黝黑,但青藏高原的磨练,又为她们铸就了另一类美。

三岔河特大桥是青藏线上第一高桥,桥墩身平均高度42米,最高墩身达52.1米,中铁十四局青藏铁路第三项目公司在大桥开工时就成立了以共产觉员、副经理朱明亮为队长共14人的青年突击队。2002年1月,在一次墩身检查中,他发现用于养护的蒸汽管道突然漏水,于是拿起扳手进行维修,因维修时间长,漏水把他身上的棉衣全都淋湿了,修好后,为了不耽误施工,他不顾零下20多度的严寒,坚持把必须检查的墩身全检查完后才回去。回到宿舍他身上的棉衣已结冰,皮肤因此受到刺激,患上了严重的皮炎,久治不愈。

中铁二十局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一队青年突击队,自去年8月正式组建以来,哪里危险上哪里,哪里困难冲到哪里,充分展示了突击队的突击作用。世界最高隧道风火山隧道被称作“天字第一号”工程,气候、地质条件极其恶劣,施工难度极大。去年10月18日,随着一阵排炮轰鸣,风火山隧道正式开工。然而硝烟散尽,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一炮炸出了的全是晶莹透亮的不规则冰块,也就是地质学上称为的“含土冰层”,其土质含量不到15%。此时的风火山给人们的印象是:地表下覆盖着的是一座冰山。风火山隧道队的职工大多有着20多年的施工经验,但却从来没有人见过这样的地质。于是,“青年突击队”的火红旗帜插到了洞门口,突击队员们第一批冲上掌子面开始排危石,仅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完全封闭了爆破后形成的裸露圈,达到了初期支护的最佳效果。

在青藏高原这样极艰苦的“生命禁区”里,建设青藏铁路的职工们克服了高原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等种种困难,发扬主动请战,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的作风,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一座座桥墩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正像接受检阅的士兵,迎接铺轨这一刻的到来。(本报格尔木6月2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