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日香港更美丽

2002-07-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倪迅 我有话说

如今的香港怎么样?在香港回归5周年的日子里,记者到港岛、九龙、新界采访,看到这里的生活方式没有变,社会制度没有变,香港同胞与祖国的关系更密切了,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更深厚了。今天的香港繁荣稳定,比过去更加美丽。

“普通话连着我和你”

几年前,香港的朋友告诉我,英国人在香港的殖民统治手段之一,就是全面推广英语,造成大多数香港人不懂普通话,在语言上与内地形成隔阂。今天记者在香港采访,发觉无论是中环的上班族,还是港岛、九龙的店员,能用普通话交流的人越来越多。

在湾仔的轩尼诗道记者遇到一群香港小学生,一个叫阿杰的孩子颇有些自豪地说:“我们都会说普通话”。别说,这些孩子普通话讲得还挺地道。在繁华的铜锣湾,记者遇到了受雇于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邵佩珊,她的普通话讲得很不错,她说,3年前她花1小时300港币的学费学习普通话。现在香港每天都有大量从全国各地来的游客,她觉得能够用普通话和内地同胞交流,感觉很亲切。普通话连着我和你,大家都是黑眼珠、黑头发、黄皮肤,用彼此都懂的语言沟通,感到真是一家亲。

看到香港普通市民的变化,不禁想起在中环遇到全国人大代表、香港联侨企业董事长黄保欣先生时他的一席话:“香港回归首先是人心的回归。”这5年来,港人对国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明显加强了。“人心回归”,这是今天的香港给人留下的最鲜明的印象。

“作中国公民最自豪”

居住在九龙尖沙嘴的香港同胞蔡女士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还是觉得祖国最好,香港最美,作中国公民最自豪。”

“回顾香港回归祖国那一刻,看到国旗、区旗升起来,我感到自己真真正正是一个中国人。这是我5年来最感动的时刻。那一晚,整个香港都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可以用‘普天同庆’来形容,连交通事故都少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的回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回归带给670万香港同胞的喜悦和震撼。

霍英东先生说,以前在英国殖民主义的统治下,我们出国在机场填各种表格时,在国籍一栏填“香港”总要被人划掉,写上“无国籍”,心里多难受?是中国人却不是中国公民,百年的屈辱,百年的缺憾,在5年前终于结束了。那种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我们多高兴!

心有了归依,人有了依靠。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圣公会大主教邝广杰深情地道出了千千万万香港同胞的心声,每个人都有国家,但香港很不幸,100多年前离开了母亲。回归给了我们强烈的国家归属感,我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公民,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我们感到高兴,更感到光荣。

“我们得到母亲的关爱”

这5年香港享有过最大的喜悦,也经历了风风雨雨,最大的打击莫过于亚洲金融风暴。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郑耀棠一说到5年回归,就忆起了当年。1997年7月1日,整个香港正沉浸在回归的喜悦中,哪知道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就发生了,香港经济受到很大打击。但就是这场来势凶猛的风浪,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祖国是香港的坚强后盾。面对逆境,香港不倒,香港不垮,是靠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是靠祖国母亲的关爱。那时,我们到北京参加“两会”,江泽民主席专门到港澳代表团看望大家。我们都说,希望中央政府放宽赴港旅游的限制。中央很快就采取了措施。

据香港特区政府旅游事务专员黎高颖怡介绍,特区政府选择旅游业作为恢复经济增长的突破口,旅游是香港最有生气的行业之一,大批内地游客访港,大大促进了香港旅游业发展,仅今年春节到香港的内地游客就增加了40%,“五一”黄金周增加了4-5万。

这一桩桩、一件件,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回归就像寻根之旅,香港人寻到了自己的根,从而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香港各项社会事务中。

“我们对‘一国两制’充满信心”

对香港的前途充满信心,是大多数香港同胞的共识。这正是“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的结果。

为什么说“一国两制”已经深入人心呢?有些港人过去怕回归,往外跑;现在跑出去的人大部分又回来了。说到这里,全国人大常委、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爽朗地笑起来。他用三个对比作了最好的概括:过去有小部分人不认同国家,现在认同的增多了;过去不参加爱国主义活动的,现在积极参与了;过去很多人对内地不了解,有误解,不关心,现在能够积极参与内地活动,参与香港社会事务了。每逢国庆日、回归日,市民踊跃参加爱国团体各项活动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社团联会主席李群华说,我们对“一国两制”和香港前景深具信心,是因为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凭着港人坚强拼搏的精神和毅力,一定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