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军队院校支援西部办教育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2002-07-02 来源:光明日报 重庆通信学院 王柱京 周山泉 彭江 我有话说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军队院校如何发挥好自身优势,积极为西部地区提供教育支援,重庆通信学院在以下三个环节做了积极的探索。

正确认识军队院校为西部大开发培养人才工作

军队院校在确保高质量完成部队培训任务的前提下,根据国家和军队有关政策法规,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所需人才,要牢固树立“支援西部办教育”的指导思想,领会精神,认清形势,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深刻领会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增强使命感。积极参加和支援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是我军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实际行动,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保持军队与人民血肉联系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历史使命。军队院校利用自身优势为西部开发提供教育支援,是一件固本强基的事情,要把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了解西部地区的教育状况,增强紧迫感。科技教育落后、人才缺乏是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症结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坚持教育科技先行,走依靠科技进步的路子。“十五”计划纲要把发展教育科技事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三个重点之一,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军队院校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师资力量和办学能力都较强,许多专业设置与地方院校基本相通,一些科研项目可以军民两用。因此,地方政府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也希望得到部队院校的支持和参与。

走出为地方培养人才的认识误区,增强责任感。军队院校为地方培养人才不是简单的“办班”或“培训”,是一项政策性强,意义深远的“人才工程”。在工作中要防止以下认识误区:一是“临时”观念。在思想上重视不够,认为只是临时为地方帮忙培训人才,缺乏与地方的沟通,甚至不了解地方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不了解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导致学历教育不规范,人才培养不对路等现象。二是“创收”观念。支援西部办教育,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在办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切不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把为地方培养人才当作创收手段,忽视人才培养工作,本末倒置,偏离军校参加和支援西部开发工作的基本目标,影响为地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果。三是“负担”观念。主要是担心为地方培养人才会成为军校包袱,影响军事教育。军队院校为地方培养人才,首先必须是在完成军队培训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在“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的条件下进行。其次通过为地方培养人才,在加强专业建设,锻炼师资队伍,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促进军事教育。

积极探索军校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部队院校在为地方培养人才时,既不能简单照搬军事教育模式,也不能完全按地方院校的方式进行,必须结合军校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探索适合军校自身建设,满足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对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

在教学条件上,注意立足学院现有资源和社会办学力量挖潜力。为防止在培养地方学生时与部队生“争”场地“抢”教员,影响军事教育,可采取挖掘内部潜力,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开展联合办学,吸收社会办学力量;引进市场机制,增强后勤服务保障等方式,在不需要地方政府和军队投入的前提下,为开展地方生教育提供资源保证。在场地方面,军队院校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可成为理想的办学场所;在师资方面,可通过挖掘学院师资潜力、返聘离退休教员、培训已撤销军办企业技术人员及向社会公开聘任师资来解决;在设施方面,可用军校积累和淘汰了的基础教学实验设施,并利用收取的学费添置一些军校自身急需的高档次教学设备,与部队生教学共同使用,通过挖掘一些、添置一些、共享一些的方式解决教学设施问题;在后勤保障方面,以学员消费需求为市场,以竞争机制为手段,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人力物力资源,改善硬件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完善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化后勤保障;在联合办学方面,除考虑吸收社会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注意吸收和借鉴地方先进和有益的东西。

在管理模式上,注意结合院校具体情况和军地有关政策设机构。军队院校可根据本校具体条件和教育资源挖掘利用情况,确定为地方培养人才的规模。培养规模在1000人以内的,教学上可纳入学院训练部门统一管理,行管上以队或系的建制进行管理,并可设地方生办或管理部,协调地方生教育与学院的关系。培训规模较大的院校,为保证自身军事教育不受影响,地方生教育应当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依据军地有关政策,报上级和地方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可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成立单独的管理机构(如地方生院),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对内负责地方生的思想教育、行政管理、教学计划与组织实施、教学和后勤保障、学生管理、师资聘任与管理、招生与就业推荐等具体工作;对外直接接受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除专业设置、基础建设大项开支等由院党委研究决定外,其余工作均可让二级单位独立完成,使学院领导的主要精力用于军事教育。无论采取哪种管理模式,为地方培养人才必须严格执行军地有关政策。招生计划由院校所在地省级教委、计委职能部门下达,教学大纲计划、学籍管理、电子注册、毕业证书、就业推荐等均应按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的要求进行。

在培养方法上,注意结合军校创新教育和地方人才需求抓管理。我国在新世纪的全面发展需要创新人才,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更需要创新人才。军队院校在为西部地区培养人才时尤其要注意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探索培养地方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实践促进军校自身的教育创新,形成国民教育与军事教育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首先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人才需求的教学方式。加强专业建设,从地方人才市场需求出发,合理构建学科专业,建好一批既适应社会要求,又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专业。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依据人才培养方向,精心设置课程,通过加强基础课、突出专业课、增加选修课,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要加强实践性课程,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为地方培养人才,不能过多地依赖学院自身的师资力量,应组建一支相对独立的师资队伍,并从学院抽调一些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资深教员充实到师资队伍中,牵引和带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成立教师管理机构,制定和完善教师的招聘、考核、进修、评职等各项管理规定。加强学风建设,改革考试方法,优化评分标准,发挥好考试的导向作用,实施教考分离制度,实现与国家考试逐步接轨。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严格学籍管理,资助贫困生,奖励优等生,淘汰不合格学生,为学员营造一个良好的激励、竞争环境。

其次,要探索具有军校特色的地方生管理模式。为地方培养人才,应重点从培养学员的敬业精神、生存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思想品质等方面为切入点,以为社会输送急需、有用、能干的人才为基本目标,在发挥军校管理优势的同时,探索适合地方生的管理方法。实行弹性管理制度,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自身学习、发展的宽松时空;加强组织建设,发挥部队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引导学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员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借鉴部队生的管理体制,积极开展模拟连活动,锻炼学员的组织管理能力;设立生活老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生活服务;通过开展勤工俭学、市场调研、就业推荐等活动,锻炼学员生存能力,培养学员竞争意识,提高就业能力。

突出军队院校为地方培养人才的军事、社会效益

为地方培养人才是军队院校积极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自身发展的历史机遇。军队院校在工作中要注意突出积极的军事、社会效益,更好地为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在军事效益上,一是锻炼师资队伍,促进军事教育。干部、教员通过参与地方生教育,将在更新自身知识、增强业务能力、积累实践经验等方面受到很好的锻炼。地方生教育实践也将为学院自身的创新教育提供有益的探索。根据地方专业人才需求,结合院校技术力量开设的专业,有利于学院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二是盘活沉淤资产,改善办学条件。通过为地方培养人才,可将一些利用率不高的房屋、地皮及设施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再用收取的学费改建、新建营房校舍,增添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三是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工作热情。地方生教育不仅可为学院干部教员补贴超授课量奖励、科研奖励等费用,其生活、管理等需求产生的就业机会,还可解决干部家属、子女就业问题。有利于减轻学院负担,营造拴心留人环境,激发工作热情。

在社会效益上,军队院校积极为西部经济建设培养所需人才,不仅是缓解西部人才紧张、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还可将部队的好思想、好作风传入社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