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届齐鲁文化研讨会综述

2002-07-03 来源:光明日报 赵秋丽 张成水 仝晰纲 我有话说

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首次齐鲁文化研讨会于日前在济南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吉林、宁夏、江苏等和山东各高校、科研单位的80余位专家和热心于齐鲁文化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异同及表现形态是与会专家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的专家认为,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差异,其渊源可上溯至炎、黄文化的差异,齐、鲁立国后齐文化和鲁文化既有对立排斥,又有渗透互融。由于齐鲁两地的生存环境、传统承继和文化政策的差异,使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总结继承了三代文化的内核。总体上讲,齐学尚功利、鲁学崇仁义,齐学重革新、鲁学尊传统,齐学兼容并蓄、鲁学以儒家为宗。它们以不同的文化精神和丰富的内涵,共同成为中国早期文化的优秀代表。有的专家认为,鲁文化比较厚实,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气魄,齐文化比较开放,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活力。把这两种文化进行综合研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对于传统文化不能一味地继承,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去探寻其中有价值的东西。有的专家认为,西周封邦以后,以齐和鲁为代表的封国把周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齐、鲁文化。秦汉大一统局面形成后,齐文化和鲁文化内部都在新的形式下进行着价值整合,同时两支文化之间也相互渗透、交汇融合,最终归于一途。并在汉代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契机,融汇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主流中,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对齐鲁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开发利用,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极大兴趣。有的专家认为,通过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齐鲁文化的微观剖析和宏观把握,寻找出齐鲁文化在当代最具生命力的闪光点。有的专家以齐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为题,就齐、鲁两国的建国方针与现代化、齐鲁两国八百年的历史发展启示、儒家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年结果的思考、齐文化的基本特点与形式等问题进行论述,认为齐文化的开放性、改革性、民本性、富民性、务实性和自由精神,都是当今进行现代化所必需的,学习运用齐文化的这些特点和基本精神,必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腾飞和现代化的加速实现。还有的专家结合近20年来山东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对山东文化资料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系统地提出了开发原则和可行性设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