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身边人身边事亮起来

2002-07-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欣 高建进 我有话说

走过一个个或气派、或简陋的“村机关”,都能豁然看到这样四张榜:功德榜,成才榜,好样榜,能人榜。上榜的村民多数是当年经推举、公示等程序确定的。这是记者今夏逆闽江而上,在闽北看到的山乡佳景。

“我家××在榜上”,“明年我也要上榜”,南平的“四榜”正在以看得见、学得了的特殊力量,悄然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成为引导文明道德行为的镜鉴。

倡导文明,见贤思齐树“四榜”

南平市的“四榜”是从顺昌县开始的,顺昌美丽的洵溪边上有个古镇叫谟武村。

谟武村街景错落,古巷朴拙,空气中流动着醇浓的历史文化气息,村里的前辈先贤中,就有北宋理学家、“程门立雪”说的学生杨时、游酢。相当于村文化站的谟武文苑设在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古民居里,里面的书写考究的“四榜”与高高的厅堂相得益彰。凑近细读,“功德榜”上记有村里各个年代的功臣,最近的一位叫杨功寿,义务打扫谟武桥十余载;“成才榜”记载着解放后历年考进大学者和他们的家长;“好样榜”载进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村民,其中有不少好媳妇;“能人榜”上全是勤劳致富的能工巧匠。

听村支书介绍,谟武村在道德文化建设方面也曾走过弯路,一度赌博、盗木之风盛行。后来有人想到自古“贺喜”的习俗,谁家考取了功名,村里就要拉起贺喜队锣鼓喧天地登门送喜去,引得人人羡慕。为什么不能抓住向往“榜上题名”的积极心态,用“上榜”、“送喜”倡导文明呢?经村两委不断酝酿,从80年代末的“成才榜”开始,“四榜”相继诞生。身边的人和事看得见、学得来,其激励作用超出了预想,逐渐形成了比、学、赶、帮的村风民风,全村近3000人,人人争相上榜,从善如流。

“四榜”这个载体就这样叫响了,传开了。

重在过程,自我教育效果好

看到“四榜”这个形式符合乡情,从2000年起,顺昌县组织各乡来谟武取经,让这个因地制宜的新载体在全县传播;去年底,南平市委又发出通知,向全市推广“四榜”,以此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参与推广“四榜”活动的干部都这样看,思想道德建设不能脱离农村实际、“上下一般粗”地生搬硬套。“四榜”之所以吃得开,是因为这个载体贴近生活,有群众广泛参与。

重视过程是树“四榜”的一个特点。各村都有群众信得过的“四榜评议会”,先初评,后公示,接受群众考察。名单事迹上榜后,要在春节当中,伴以锣鼓鞭炮登门送证书、奖品,整个过程就是典型示范、群众自我教育的过程。

有了过程,就有了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氛围和效果。范招福悉心照顾多病的婆婆,连续5年上“好样榜”,她的举动影响了与婆婆有矛盾的另一位邻家媳妇,也争着和她比。一年一评,对上榜者也是一个无形的约束。谟武村一位上了“好样榜”的养牛大户,有一次把牛群赶到村头水源处喂养,过路村民立刻提出批评,珍惜荣誉的养牛大户红了脸,马上主动检讨,改正错误。

润物无声,闽北劲吹文明风

“四榜”的生命力在于一个人带动一群人,能够净化村风,最终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境界。

顺昌县白沙村原来是有名的上访村,干群关系一度紧张,新班子一面一件一件做实事,一面用树“四榜”来凝聚人心。村委们把能人“扶上榜”还“送一程”,为林业、养殖“能人”请技术指导、联系发放小额贷款。郑木根因腌菜出众荣登“能人榜”,村里奖励了他40个腌菜罐。“能人们”的榜样化成巨大的能量,大家学着他们的样子发展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村支书余明辉对记者说,“让一个上榜者示范带动一群人,这才是评选的真正意义”。

被顺昌县洋口镇农民强烈推举上“好样榜”的陈碧珍,多年顶着压力坚持“只生一个”,和丈夫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她的示范使全村40多位育龄妇女放弃生第二胎。

“四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民的美丑观、荣辱观、义利观、得失观。有些默默无闻的村民上了榜,心劲越来越足,在不断自律和自我完善中提高了道德境界,还递交了入党申请。

县、市的大力推动使“四榜”文明的影响越来越大。谟武村有一所105年历史的小学,留有古老的校训:文明期普及,教育重初基。凭借“四榜”之力,文明之风正劲吹闽北大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