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践“三个代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领导干部论坛
2002-07-13 来源:光明日报 刘泽民 我有话说

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大局,面对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我们党面临的新任务,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它是我们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每当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关头,我们党总是在实践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历经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党一度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反复探索,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革命道路,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动力、对象、前途等基本问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如果没有毛泽东、毛泽东思想,我们可能还在黑暗中徘徊。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新中国像喷薄欲出的太阳在世界东方诞生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研究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和分析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作出了正确回答,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我们党就不可能冲破“左”的禁锢,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全面审视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总体形势,全面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状况以及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党自身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深刻总结建党80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紧密联系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而作出的科学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它全面完整地揭示了抓好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我们党继承优良传统与不断发展创新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我们党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我们党保持自身先进性与联系群众广泛性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我们党完成根本任务与实践根本宗旨的辩证统一。它深刻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是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针。

三次历史性飞跃都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其理论品格就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正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集中体现。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前两次历史性飞跃是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而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则是前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必然结果。上个世纪,我们党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旗帜,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胜利;在新的世纪,我们党高举“三个代表”的旗帜,同样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个代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

我们党制订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已经完成两步。新的世纪,新的历史重任,需要用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社会进步标准、人民利益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指导方针。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提高我们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防范敌对势力对我国施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也要靠发展。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的主题,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就是要形成发达的生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我国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发展生产力,就是要大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它们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根、发展壮大。发展生产力,必须不断增强经济体制创新能力,扩大对外开放。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作出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继续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我们全党来说,是一次新的学习,也是一场新的考验。我们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努力掌握在开放条件下管理和驾驭经济发展全局的本领,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推向前进。

我们党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抓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在全社会营造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秩序;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加强法制建设,重点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从严治政,依法行政。我们要把握时代精神,坚持正确方向,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关键。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使所有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居民都能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把这件好事办好。

实践“三个代表”,关键在于全党思想统一,行动统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的辩证关系,既是我们党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也是我们党统一思想的基础和根本目标。统一思想、团结奋斗,是我们党取得事业成功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努力把全党的思想和意志统一到“三个代表”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每个共产党员的行动指南。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与党中央步调一致。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在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同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最重要的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衡量一个政党进步与落后的社会价值标准。对我们党来说,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不仅关系着党的发展壮大,而且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不仅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而且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能否体现和实现,是我们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衡量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最高标准。我们要坚决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促进领导干部的作风转变。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把群众情感,群众冷暖,群众要求时刻挂在心头,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和衡量各项工作的标准。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要把法律监督同民主监督结合起来,把党内监督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建立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