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随“红烛”志愿者下乡

2002-07-1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曾毅 我有话说

7月6日早5点,汽车就从东北师范大学出发了,目的地是300公里外的吉林省通榆县新发乡新发村。

已经13年了,东北师大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年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暑期“三下乡”活动优秀单位。今年刚放暑假,由学校“红烛”志愿者组成的“三下乡”队伍再次奔向目的地。

博士生理论服务团有6名成员,他们介绍说,另外30名“红烛”志愿者5日下午就已经走了。今年师大的“三下乡”分成四个主题:博士生理论服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讲、科普宣讲和科技文化卫生服务。

经过4个小时的颠簸,新发村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吉林省的西部,漫漫黄沙在阵阵热风中刮得尘土飞扬……乡亲们却在村口等候着,因为这一天,由东北师大投资120万元修建的新发乡至新发村的公路落成,乡亲们把这条路叫做扶贫路。把扶贫路的落成作为此次“三下乡”活动的开始,东北师大党委书记盛连喜说,我校与新发村在1997年就结成了帮扶对子,让乡亲们富起来是我们的唯一目的。因此,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扶贫工作相连接,才是“三下乡”的意义,也才能真正体现“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的主题。

此时的新发乡中学校园里,“自然与人”科普宣讲团早就摆好了自己设计的图片展,500余张图片、40块展板将茫茫太空和地球家园展现在乡亲们面前。主讲人、广播电视学院大二学生钟磊告诉人们,用爱心筑起绿色家园需要每个人的觉醒和努力。

校园外,乡里的街路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讲团的志愿者把带来的《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单行本送到了来往村民的手中。带队的佟轶材领着同学们还走访了村党支部的党员们,了解体验“三个代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

夜晚,同学们睡在学校的教室里。停电了,同学们在摇曳的烛光中写着日记。

7日上午开始,四个团分头行动,到县里的其他乡镇进行各自的活动。早8点30,在通榆县剧场,县第三期政府机关干部、乡镇干部理论培训班开课。“从三个代表形成过程看基层党组织的现实任务”、“WTO农村产业结构相关调整问题”、“加强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变和观念更新”、“中小学现代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手段”,来自不同学院与专业的博士走上了讲台。

教育学博士于伟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课堂,来之前我们还担心不能与台下形成共鸣,现在看来,这里同样需要我们。

4000册科普图书、8台计算机、40张课桌和7件教学仪器被科技文化卫生服务团的同学送到了新发乡中学。这是东北师大红烛志愿者第五次为该校捐赠。信息管理系的两名同学还为图书室的图书进行了编目,制作了借阅卡。至此,“红烛图书室”的藏书已达到14000册。

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这些志愿者来说是意犹未尽。他们说,放假回到自己的家乡还要做这样的活动。

通榆县县长张宝田的话代表了乡亲们的心声,结成帮扶对子5年来,东北师大尽其所能,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在物质上、智力上给予了我们无私的帮助和热情的支持。他们将载入通榆的史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