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钢琴市场须“调音”

经济话题
2002-07-1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张晓鸣 我有话说

据统计,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钢琴生产和消费大国。去年全国钢琴生产量为26.5万台,国内市场钢琴销售量达到22.5万台(其中包括1万台进口钢琴),均居世界第一。

但是,与此同时出现的一些情况却令人担忧。据报道,今年6月,在深圳、广州等地出现多起以旧充新、以次充好、假冒名牌等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件。有关人士指出,利用消费者对钢琴的无知来欺诈消费者利益的事情在钢琴这块逐日升温的市场上屡见不鲜,钢琴市场也需要“调音”了。

中小钢琴厂一哄而上

一位叫王正的消费者反映,他在一年前被人误导,用多年的积蓄两万多元买了一台杂牌钢琴,到现在不能用、不能换、不能卖,十分痛苦。他花了近半年的时间进行调查,发现商家主要利用消费者对钢琴的不了解和对“洋牌”的迷信,往往避开钢琴的性能不谈,专门吹嘘该钢琴为某合资企业所造、拥有进口配件等,加上钢琴漂亮的外包装,以此迷惑消费者。

经济学研究者张令佳认为,这实际上是商家利用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中国乐器协会王根田理事长分析,近年来,在我国钢琴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众多钢琴厂家盲目上马,仅在1998年至2001年4年间,钢琴生产企业就由20多家发展为六七十家,并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递增。这些新增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数产品质量低劣,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过程达不到起码的工艺要求。有些钢琴厂充其量只能称得上钢琴作坊,根本不具备生产合格钢琴的条件。而厂家要获取利润就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联合琴行迷惑和欺诈消费者。王根田说,这些企业虽小,产量只占10%,但对市场的干扰却很大。

钢琴质量低劣误人子弟

一架钢琴有10000多个零部件,它本身就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而它又是和音乐、艺术密切相关的,钢琴质量一旦产生问题,带来的损害绝不仅仅是欺骗消费者的钱财。

专家认为,用不合格的钢琴学琴,对培养音乐感觉、练习正确的弹奏方法十分不利,长期使用不合格钢琴会降低使用者的音乐感知能力。尤其对于正在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不合格的钢琴甚至会影响到他的前途。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徐晓云老师认为,次品的出现也会降低国内钢琴厂家和销售商的信誉,刚刚打开的钢琴市场份额有可能会因此而缩减。还应看到的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钢琴市场必然会逐步与世界接轨,我们生产的钢琴不仅要接受国内消费者的考验,而且还要经得起国外消费者的考验,否则损失的只有厂家自己。

近年来,我国的钢琴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仅在去年,就向国外出口约5万台钢琴。事实上,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钢琴厂的产品主要还是面向普通钢琴爱好者的经济型钢琴,大部分高档次的专业钢琴仍须国外进口。在我国钢琴市场与世界接轨的同时,国外的名琴、好琴必然更加容易地出现在国内广大消费者面前,再加上国外厂家透明度较高的宣传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等,很容易使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国外钢琴。一些国内厂家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失市场占有率和信誉度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钢琴市场秩序须规范

王根田指出,要完全杜绝劣质钢琴的出现,使钢琴市场规范、健康地发展,单靠哪一方的努力都是不够的,它需要的是厂家、商家、消费者、政府、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他指出,对厂家而言,特别是几家著名品牌厂家,应该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扩大产量,建立起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使劣质钢琴没有市场。

消费者则应该尽量增加自己对钢琴的了解,尽量到正规商店购买,不迷信“洋牌”,不要轻信商家的推荐。一旦发现受骗就应当坚决举报,绝不姑息养奸。

王根田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在批准钢琴厂建厂时,应该有一个资产规定,对于达不到钢琴生产规模的不予批准。另外,在注册商标时,也应该规定不能出现和国外名牌商标过于相似的品牌,以免误导消费者。有关的协会等则应该向广大消费者普及和介绍钢琴选购的基本常识,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近,乐器协会正在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质量检测的有关事宜,希望能使目前的状况得到改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