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八万亿元储蓄的担忧

2002-07-15 来源:光明日报 石松 我有话说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一直在稳步增长。对老百姓来说,储蓄增加是好事。但对于政府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士来说,他们更关注储蓄增加的快慢,因为其中有很大的学问。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高速增长及后来的过热时期,储蓄增速一直居高不下。通过“软着陆”,经济过热得到了治理,储蓄存款的增速也从1994年的41.5%慢慢回落到2000年的7.9%。

但最近的数据又让经济学家们担忧了:2001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14.7%,较前一年提高近一倍;进入2002年增速再次加快,1-5月分别为12.6%、16%、15.2%、16.2%、17.6%。去年8月末储蓄刚刚突破7万亿元,到现在仅9个月时间就超过了8万亿元。

对此,不少专家认为,如果巨额的储蓄沉淀不能有效地向消费分流、不能有效地向投资转化,产出流就会萎缩,从而导致GDP失速和持续增长的不可维持。巨额储蓄也一惯被称为“笼子里的老虎”,一旦失去控制,后果堪忧。

人们为什么愿意储蓄,因为目前对许多人来说,花钱的地方实在多。在北京,初中、高中的择校费不断飙升,同一学校,去年可能收三万,今年就要收六万。四川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们那里一所普通的中学,学校也把仅有的几个好老师集中起来办一个所谓的实验班,要进这个班就要收三千元的赞助费。而看病、买房等等支出就更需有所储备。据央行进行的储户问卷调查显示,目前65%左右被调查者选择“储蓄存款”,而储蓄的动机分别是:教育费(19.8%)、养老(13.6%)、买(建)房或装修(11.9%)、防病、失业或意外(11.1%)。

支出预期多,但投资往往收益少。储蓄能更多地投入资本市场当然好,但近年来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制约因素,其中上市公司质量差、投资吸引力不高是主要原因。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中有70%的企业未给投资者创造价值。琼民源、红光实业、大庆联谊、银广夏、蓝田股份等等给投资者的伤害实在太深。而一些收入高的上市公司又让股民寒心。如五粮液2000年在实现每股收益1.60元的情况下却不分配、不转增;2001年全年实现净利润8.11亿元,每股收益达0.93元,却每10股仅派红利0.25元,扣税之后,股东们进袋的现金所剩无几。从1995-2000年的数据看,上市公司派现平均每股在0.2元以下,投资者获得的股息收益率远远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如何解决8万亿元储蓄的流向,经济学家们可以提出不同的理论,罗列出复杂的公式。但在我看来,只要把储户们的预期支出降下来,让上市公司给人以足够的可信度,多多开辟高于储蓄收入的理财渠道,大家自然就会积极地去投资,储蓄增速也就能降下来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