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与自己的学校一起成长

2002-07-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丁炳昌 樊云芳 我有话说

吸引学生成为高教改革的参与者,使学生与学院一起成长——这成为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一大特色。

海口经济技术职业学院的前身是海口职业大学,为海口市市政府所办的一所成人高校。至1999年中,它已身负教育部的3张“黄牌”、2张“红牌”,濒临关门。2000年1月,海南省政府批准“由政府、企事业单位联办”,按照“产权股份化、企业运作化、后勤建设社会化”的要求,“实行新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并更名“海口经济技术学院”。2000年4月,教育部规范定名为“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该学院成为我国率先实施国有大学股份化改制的普通高校之一。

学校改制后,一是由原来的“国有大学”变成了“国企联办大学”;二是由“经济技术学院”规范为“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这两者在学校原有的教职工和一部分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心态失衡,认为学校档次被降低了,自己的地位被降格了。加上一、两家小报刊登不负责任的虚假报道,在学校里引发了一场风波。

“把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进程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改革之必须,自觉参与改革进程,亲身体味改革艰辛,与自己的学校一起成长——这个命题就是这样被提出来的。”学院领导如是介绍。

2001年3月,从学院大礼堂到各系会议室,到每个班,到每个寝室,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讨论会、恳谈会、对话会、演讲会热火朝天,大家都摆事实,讲道理,围绕着一个中心议题:学校改制到底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原来的海口职业大学,办了26年,市政府总投入2100万元,改制后不到2年,企业为学校注入的资金已达9700多万元;改制前,学校仅有28亩校园,13000平方米校舍,现在,校园面积扩展到了136亩,校舍扩大了6.5倍;而教职工队伍则从原来的26名增加到现在的263名,在校生从170多名增加到1700多名,每个人都眼睁睁看着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

教学计划的修改、课程乃至教材的选定,都向学生通报。如英语课选定的是高职高专教材而非传统的《大学英语》,为何?因为本校设置的专业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学生的英语以口语能力为主。学生们理解了这一点,不仅不认为自己被“降格”了,而且自觉地朝培养目标靠拢。于是“奇迹”出现了:2001年10月,海南省第二届高等院校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该院参赛选手李璇和许珊珊力挫群雄,分别获取了专科组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学院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每学期由学生评议教师2次,不合格的教师,下岗;教师的待遇从年薪1万元到10万元不等,完全看教学水平和效果……所有这些造就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自觉地奋发学习以获得自强自立的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