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荼”义商榷

周四书话
2002-07-18 来源:光明日报 张永年 我有话说

今年3月21日《光明日报·书评周刊》C1版刊载刘学文先生《读书茶趣》一文,文章开头便引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诚斋集·习斋论语讲义序》中的一段话:“读书必知味外之味。不知味外之味,而曰吾读书者,否也。《国风》诗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吾取以为读书之法焉。”紧接这段话后,刘先生阐释道:“‘荼’即为茶,唐代以前无‘茶’字,言茶常以‘荼’代之。《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中也称茶为苦荼。”对刘先生把上述引文中的“荼”解释为茶,我认为值得商榷。

首先,“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句诗出自《诗经·邶风·谷风》,朱熹注曰:“荼,苦菜”;《后汉书·史弼传》引此诗句,唐李贤亦注曰:“荼,苦菜也。”苦菜和荠菜是两种常见野菜,前者味苦,后者味甘,但都好吃,所以诗中将其对比。如把“荼”解作茶,将茶与荠菜相比,则显得不伦不类。

其次,《尔雅》中两次出现“荼”字:其一《释草》:“荼:苦菜”;其二《释木》:“槚:苦荼。”刘先生舍弃前者却引后者,以证明“荼”即是茶,我不以为然。

再次,神农尝百草遇毒,“得荼而解之”。我认为这个“荼”字也应是指苦菜。李时珍《本草纲目》可证,苦菜的解毒作用远胜于茶叶。

复次,“唐代以前无‘茶’字”,此说亦不确。《汉书·地理志》长沙国下即有“茶陵县”,颜师古语:“茶: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可证汉代即有“茶”字。那时虽有“茶”字,但却未用于茶,言茶常以“槚”、“苦荼”、“茗”、“(上:草字头,下:舜的下半部)”等字代之,唐代陆羽著《茶经》,始将“茶”字正式用于茶。

杨万里把读书的辛苦比为吃苦菜,苦中得味,味外有味,比喻的确新奇而高明。边读书边品茶虽满有雅趣,但茶的微苦难以比喻读书之辛苦。

谨以一孔之见提出商榷意见,如有不当尚望刘先生以及方家不吝指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