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统计中“高值低估”也不容忽视

经济访谈(28)
2002-07-2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记者:近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率和统计数字的议论比较多,你是何态度?

顾海兵:现在大家都把目光都集中在统计上报偏高上,其实,我国统计数据中还存在着统计上报偏低的问题,即高值低估也不容忽视。相当一部分发达地区的GDP在统计上偏低。

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一个省辖市为例说明。据该市政府公开资料,现有本地户籍人口153万,外来暂住人口近500万,2000年GDP为488亿元。由此可推算,该市本地人与外地人合计的人均GDP为7473元,如果仅以本地人口计算,其人均GDP为31895元。而据《中国统计摘要2001》,2000年全国人均GDP为7078元,沿海开放城市人均GDP为28367元,经济特区城市人均GDP为61987元。不难看出,这个发达的城市其人均GDP仅比全国高5.6%,其本地的人均GDP仅比15个沿海开放城市高12.4%,却比经济特区城市低45%。这显然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根据我的测算,它实际的GDP至少比统计的GDP488亿元要高33%甚至50%。

记者:你是怎样算出这低估的部分的?

顾海兵:GDP的组成部分为: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为30%至60%。

该市全部人口为653万,外来劳动力月收入为800—1200元,2000年仅通过邮政汇出的金额就达到近140亿元,该市外来人口的劳动者报酬总额至少为400亿元,再加上本地人口的劳动报酬,该市的全部劳动报酬至少在490亿元。由此可推算其GDP至少为817亿元(490÷0.6)。

如果把暂住人口中劳动力的比重降为70%,再考虑失业,将其降为60%,其全部劳动报酬也至少为390亿元,最保守的GDP值应为650亿元,即实际GDP至少比统计GDP高33%。如果考虑到本地劳动力的较高工资和灰色经济等,该市的GDP至少应为900亿元,极可能超过1000亿元,也就是说,统计的GDP可能仅为实际GDP的一半。

记者:如此一对比,低估的成分就非常明显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顾海兵:发达地区“高值低估”主要是避免多交税。因为有“鞭打快牛”的现象,所以地方财政基数越大,随之而来的任务越多,承担的责任也越重。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关系问题。

记者:那么应该怎样解决“高值低估”的问题?

顾海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进行统计体制改革,要从两个方面改变计划体制留下的东西,一是变集中统计为分散统计,强调以地区统计为主,要发挥地方积极性。二是变全面调查为抽样调查,要切断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利益联系,不要让统计数字赋于过多的政治行政色彩,维护统计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从技术上说,要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我们应双管齐下,既要反对掺水分,也要反对抽养分,尽快解决在总量数据可能准确或不准确的条件下,地区分量可能失真的问题。比如可以加强统计的质量系统、监督系统,把统计置于全社会的公开监督体系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