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青年科学家的典范

公民道德建设典型
2002-07-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薛冬 科学时报记者 刘振坤 我有话说

胡可心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优秀青年科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他将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科技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工作。在身患癌症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仍埋头科研工作。2001年12月19日13时35分,经抢救无效,胡可心英年早逝,年仅38岁。

胡可心是个聪明又勤奋的人。早在他的山东老家惠民县一中上高中时,同学们就有“老师提啥问题也难不住胡可心”的赞誉。1979年,胡可心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被山东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录取。誓当“科学家”的心愿始终激励着大学4年的胡可心。刚毕业,他就考取了中科院声学所侯朝焕院士的研究生,那一年,他年仅20岁。

在中科院声学所学习、工作的18年间,胡可心虚心好学,刻苦钻研。35岁,被聘为研究员;36岁,担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助理;37岁,任声学所数字信号处理与系统集成技术部代理主任,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担负国家973信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任务等。

在973项目“面向功能可重组结构的DSP&CPU芯片及其软件的基础研究”工作中,胡可心在体系结构、软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方案,对整个项目的应用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亲自领导该项目的核心课题组,他的设计思路与国际最新在研技术保持同步发展。

1999年,胡可心作为侯朝焕院士的得力助手,师生分工,导师承担这项973项目的总体,学生承担软件系统研究工作。2000年,该项目实施一年,经科技部和中科院年终阶段性考评,导师得了95分,他得了93分。与此同时,他和导师侯朝焕院士合作,还承担了另一重大国家项目。

在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之初,胡可心已经有了两项重大科研项目在手。在整整两年的日子里,胡可心沉浸在这两项极其重要和极其繁重的科研项目中,他和同志们放弃一切休息时间,在最紧张的时候竟有三天三夜没合眼的经历。两大项目,实施两年,经过胡可心和导师及同志们的奋力拚搏,为两大项目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三年,再有短短的三年!”

胡可心似乎已经看到了三年后两大项目结题的光明前景。38岁,在事业就将推向巅峰时,胡可心此刻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啊!

然而,多年困扰他身体的肝炎,此刻突然恶化了。不!不是突然,而是多年中,他不时为肝痛困扰,竟一直以为是胃痛。太投入工作,几乎忘了一切,有病不求医,只拿着些药片顶着;他的同事时常看到正值壮年的他,上趟楼,满头大汗;坐在计算机前,虚汗淋漓。2001年9月1日,胡可心不得不到医院去检查:“肝癌!”

此刻对于事业如日中天的胡可心无疑是晴天霹雳。但直到这时他首先想到的仍是不能耽搁国家科研任务。他忍受着巨大的病痛,继续加班加点,分秒必争地工作着。他是被亲人和同事们逼着住院的,那一天,他穿着上班的衣服住进医院。当人们将他的日用品送到医院时,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把办公室的电话转到手机上,这样,病房成了他的新的办公室。他对妻子朱晓红说:“我不能一走了之,课题有那么多节点,不交待清楚怎么行。我把这段工作全安排好了,把每个人的工作都安排到明年2月份了,等开完刀出院,就接着干,等于一点也没耽误。”

尽管解放军总医院动用了最好的医生,成功地取出重达12斤的特大肿瘤,仍然没能挽救胡可心的生命。医生说:“他的肿瘤那么大,至少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像他那样长期超负荷工作,是患肝癌的直接原因。”

胡可心的许多同事在回忆他最后几个月住院情形时,都谈到胡可心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见到同事们从来不谈病,只是谈工作,他反复念叨的,是科研任务的进展和研究生的培养。直到生命垂危昏迷,他没有为孩子和老人等家庭问题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

胡可心的妻子、朋友、同事们都知道他是带着人生两大遗憾离去的,一个是没能干到最后完成两大国家科研目标的那一天,一个是给家乡作贡献的心愿没能实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侯朝焕院士怀着悲痛回忆起有如臂膀的得意门生,他说,胡可心的师兄弟许多人都出国了,胡可心的托福也考得不错,他最后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留了下来。在国内,胡可心的专业也可以挣大钱,曾经有人用60万年薪请他去,最终他也没去。他的创新意识很强,敢于攀登科学高峰,而且善于领导年轻人,发挥团队精神……

胡可心的同事们对胡可心英年早逝表示非常地惋惜,他们认为胡可心的人生轨迹体现了新时期青年科学家和共产党员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同时胡可心也是青年科学家的普通一员,他会作诗,爱文体,唱歌声音洪亮浑厚,为人性格直率,外表不修边幅。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动情地说:“胡可心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科学家的又一典型。”中科院党组副书记郭传杰评价“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传承了我们党和中国优良传统,又富于时代精神的英才。他健在的时候,是声学领域的一位将才,如果仍健在,继续与我们一道工作,从他的人品和能力来说,一定会是声学领域的帅才”。

38岁的生命,一曲悲壮瑰丽的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