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斯乐的中国村

访泰散记(二)
2002-07-3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陈品高 我有话说

提起泰国、缅甸、老挝三国交界的金三角,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站在湄公河泰国一侧,我们眼中的“金三角”已没有纷扰,只有祥和;难见鸦片,只见秀丽的山川。成功地扫荡毒品后,地处“金三角”的泰北清莱,已成为旅游胜地,一座“鸦片博物馆”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清莱对中国游客更具有吸引力,除了那里地处“金三角”,还因为在美沙龙县的高山上,生活着一群中国人。他们为自己的家园起名美斯乐,泰国人把美斯乐称作小中国。

1949年,国民党93师从云南逃出后,几经周折,从滇缅边境来到泰北山区,1961年定居于此。他们逐步弃武务农,开荒种茶,在融入泰国社会中延续中国文化,将一片荒山野岭开发成兼具独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旅游胜地。

美斯乐海拔1350多米,终年气候暖和,四季如春,被誉为泰国的春城。这里有美斯乐丽所樱花餐厅、少数民族村、茶园等。每年1—2月,樱花遍野,雾海茫茫。大量的泰国国内和欧美等地的游客为了逃避城市的喧嚣,纷纷来这里避溽暑、赏樱花、品高山茶、尝云南菜……

6月25日下午,我们来到这里。经停山腰上的“黄昏集市”,广播里播放的是电影《刘三姐》,摊位上卖的是中国制造的各种日用品和当地土特产,摊主们都能讲普通话,还会说云南方言。身为第二代华裔的导游黄先生告诉记者,这些人基本上是第二代或第三代华人。他们祖籍大多在云南,先辈随军流落到泰北的13个山村后,在艰难困境中自力更生。一些人做起了小买卖,更多的人则开荒农耕,种植水果、种茶制茶。现在美斯乐出产的高山乌龙茶和李子、桃子、话梅等能销往世界各地。

在美斯乐度假屋,增福茶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副乡长李泰增的太太明菊接待了我们。她说她始终把自己看作中国人。她介绍说,目前美斯乐华人的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住房已由过去的茅草屋变为砖瓦房。但是,遗憾的是美斯乐里的华人后代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至今没有拿到泰国公民证,他们只有“高山难民证”,活动区域受到一定限制,不能随便到各地去工作与生活。

据介绍,泰国皇室和政府关心这些流落到异乡的中国人。皇太后基金的山地计划就是专为少数民族而设。我们从美斯乐到清莱,虽然山高路远,但车程只有一小时二十分钟,平坦的山路便是由泰国政府投资兴建的。

美斯乐一直非常重视后裔的中文教育。村里有一所私立华兴小学,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学习6年中文。由于环境相对艰苦,这里的孩子异常用功,他们每天早上5点起床学华语,6点去泰语学校上学,下午4点放学后,还要学一个小时的华语。令人欣慰的是,泰国政府越来越关注中文教育。美斯乐唯一的泰文中学,也在初中和高中都开设了中文班,正在筹建的清莱国际大学也将开设中文系。可以预见,随着中文教育的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中文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清莱旅游业的日益发展,美斯乐的中国人的生活状况也会越来越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