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城市管理需要现代化

2002-07-3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一个外国朋友告诉记者,中国城市在许多硬件方面不逊色于国外,有的甚至比国外的还好,中国城市弱在城市系统上,中国的城市管理更需要现代化。的确,每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会对城市提出自己的要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希望交通快捷、信息通畅;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希望生活设施方便、文体设施完善;随着文明素质的加强,人们还希望城市干干净净,市民彼此以礼相待,和和气气,城市运转高效而有序。总之,城市需要按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去完善,承载起人们对它的更多期待,担当起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的职责。

管理理念大转变

好好的马路因为各种施工刨了又埋,埋了又刨,既损害了公共利益,又导致重复建设增加生产成本、浪费资源。再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这些都是城市系统落后、城市管理薄弱的直接表现。城市在当今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全面挑战下,如果仍因循守旧,在基本建设的高速发展与城市总体管理的相对滞后的矛盾中,不仅市民时有怨声,对城市经济的长远发展也有不利影响。

城市要发展,必然要进行一系列的大转变。首先要转变的是城市的舵手——政府。原来政府管理城市的方法和理论框架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事无巨细一管到底。而现代的城市管理要发挥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多方面的力量,比如社区居民自治,要使城市利益相关人成为城市管理的主体。政府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分析城市发展的比较优势,确立城市发展的优先目标,强化城市政府的服务、指导、协调、监督职能。

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政府和其他主体要相互影响,共同制定政策,共同监督和协调政策的实施。因此,完善的参与制、听证制就十分必要。让所有利益相关人都有正当的渠道表达意见、参与决策,协调各方利益,减少冲突。决策透明了,许多问题在事先有预见,也就增强了决策的可操作性。此外,将政策的实施置于公众的监督下,既是民主化的要求,也是最经济的管理手段,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减少了政府执行成本。

原来的城市管理以是否符合政府管理程序为最高目标,而现在要以是否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为最高目标。现代城市管理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的需要而设计。比如许多过街天桥等人行通道,修好后却无人走,这证明它不方便行人,不符合大多数人的行走习惯,因此,再建人行通道时就应从行人的需要出发,而非仅仅是设计者的一厢情愿。

技术方法大进步

在日本东京,研究人员需要的任何一篇资料文章,通过全市联网的图书资料系统便可查阅,整个过程十分方便。许多国际大都市中,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城市环境保护良好、生产和生活设施便利,这都体现了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这得益于管理技术手段的进步。比如发达的地铁系统、舒适正点的公交系统中都用了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和信息网络技术;电子政务管理,使许多信息资源能共享,还能增加执行的透明度,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当前在我们的城市管理中,最弱的是经济管理手段,通过经济杠杆可以影响行为主体的利益,诱导其行为符合政府的目标。许多国家多年来用经济手段管理城市十分有效。为了提高道路利用率,华盛顿等城市交通部门规定,上班时间一个人驾车通过某些公路必须缴费;为此,一些上班族约定几个人轮流使用一个人的车。又如,在旧金山,为了错开上班高峰期太多人乘车,公共汽车公司按规定实行不同时间差别票价。

通过市场原则,把竞争引入到城市管理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也是加强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政府要积极探索与市场合作的机制,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整合城市区域内的社会资源,引导城市按照政府规划的方向发展。比如停车场建设少人投资,但通过政府优惠政策和招标,吸引社会资本去投资修建,而非一切都靠政府修建。

以法律为手段也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方法,它能减少管理中的随意性。依法治市,首先是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城市治理法律体系。其次是严格执法。再次是加强执法监督。比如在美国城市交通管理,如果司机违规,警察无权决定处罚多少钱,只能判断司机违反了交通法规的哪项或哪些条款并在罚单中打钩。司机再到财政部门指定的收费点交罚款,收费点将依据交通警察开发单中列举的违规事实,按照交通管理有关条款收取相应的罚款。所有罚款上缴市财政,作为市财政的一项收入。这样既可避免交警执法的任意性,也减少了执法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