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险 用身体实现的精神事业

2002-08-01 来源:光明日报 周国平 我有话说

《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nbsp
【英】阿普斯利·彻里加勒德著周鑫等译&nbsp
海南出版社


在南极探险史上,英国海军上校斯科特是最著名的英雄之一,同时也是头号倒霉蛋。他本来最有希望成为第一个到达极点的人,完全没有料到结果会被挪威的阿蒙森抢先一个月。更不幸的是,他在历尽艰险之后死在了返途上。我一直想了解这幕悲剧的详情,新近出版的《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一书使我如愿以偿。这本书被美国地理协会列为10本最佳探险书之首,对此我丝毫不感到奇怪。只须想一想,本书的作者彻里就是斯科特探险队的成员,当年刚从牛津大学毕业,受的是文学和史学训练,在两年半的旅途上认真写日记,可资利用的还有包括斯科特在内的其他成员的日记。在此基础上写出这部旅行记,其内容之翔实、细致、生动自不待言了。我曾经在南极洲生活过两个月,因而在读这本书时更有了异乎寻常的亲切感,几乎觉得它是在讲“我们自己的故事”。当然这话过分地夸大,我只是一个坐享其成者,所经历的艰险不足千万分之一,但毕竟亲见过极地特有的奇丽景物,也领教过南极可怕的地况和气候,所以书中所述的情景常常会历历在目。

1910年6月,当“陆地之星”号轮船离开英国港口驶向南极时,人们对南极并非一无所知。但人们可以描绘出南极的地图和气象图,却无法测量出积雪和薄冰掩盖下的无数条巨大冰缝、茫茫冰原上来去无常的暴风雪,以及会吞噬人的生命的其他各种突发险情。在彻里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从接近南极大陆的那一刻起,危险便已无处不在。脚下的浮冰随时可能因不胜重负而碎裂。

对于彻里来说,在全部历险中,冬季之旅是最可怕的经历。然而,在这样的季节,包括彻里在内的3人组离开大本营,向遥远的克罗泽角出发了,那里是皇企鹅的聚集地,他们要去解开皇企鹅冬季繁殖之谜。旅途苦不堪言:他们在黑暗中摸索;严寒把汗冻成冰,衣服和头套被凝固在身体上;狂风中帐篷的门帘刹那间迸裂成千百块小碎片,接着整个帐篷被吹走……以至于在绝望的时候,彻里只求一死了之,甚至渴望掉下冰缝。但是,他们终于活着回来了,收获是三只企鹅蛋。

如果以为在南极探险只有苦难,没有欢乐,那就大错了。事实上,探险者们会品尝到许多不寻常的快乐。快乐的一个重要源泉是别的地方所看不到的景物。彻里说得对:南极绝非一片纯白,到处呈现的是亮蓝、翠绿和紫红。到过南极的人也一定会熟悉他的这一感受:面对眼前的奇丽景色,人们很难回想起昨天还支配着自己的沮丧心情了。在南极生活还有另一种特殊的快乐,便是摆脱了对现代社会中所谓必需品的需要,不为物所累,真正做到无忧无虑。由于这个原因,彻里把在哈特岬度过的日子视为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不过,有时候代价未免过于惨重。斯科特的极点之旅无疑是全书中最悲惨的一章,这次探险活动就是因此闻名于世的。全队24名队员中,只有5人参加了这最后的远征,其余人对此的贡献是后勤,在沿途建立补给站,使极点组在返回时能够得到必要的物资。彻里不是极点组成员,他参加了搜寻之旅,在极点组遇难6个月后找到了遇难的地点。根据斯科特等人留下的日记,不难判断当时的情形和遇难的原因。这个地点离最近的补给站只有11里,可是,因为连续9天的暴风雪,也因为体况极差,他们已经无力到那里去取燃油了。他们是活活冻馁而死的。

最感人的是这些遇难者在临终时日的表现。斯科特大约是最后一个死去的,他的日记坚持写到1913年3月29日。3月17日,他写道:“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以相似的大无畏精神去迎接末日的到来,并且我们确信,终了之日已经不远了。”写完最后一日的日记,他加上一条补充:“看在上帝的面上,照顾好我们的家人。”在给英国公众写的告别信中,他说:“我并不后悔进行这次远征,它展示出英国人能够承受苦难,互相帮助,即便在面临死亡时也可以一如既往地保持坚忍和刚毅。”搜寻组看到的情景是:帐篷内十分整洁,三具尸体的表情和姿势都显得平静,各人的日记本以及气象日志、地质标本、摄影底片等物件安放得井井有条。一切迹象表明,他们是安详从容地离去的。

一个疑问在折磨着彻里:这次探险到底值得吗?他的结论基本上是肯定的。他想明白了一点:驱使人们去南极的真正动力是精神上的需要,包括对新知识的渴望,也包括战胜自身弱点的愿望。世上并无天生的勇士,恐惧之心人皆有之,而正是在各种形式的探险活动中,人们以向恐惧挑战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勇敢。彻里在全书的结束语中说:“探险是精神动力在身体上的体现。”我想把这句话稍做改变,来表达我对探险的理解:探险是一项用身体实现的精神事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