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语用逻辑里收获思想

2002-08-01 来源:光明日报 简方 我有话说

语言是我们最亲近的东西,有位学者说:对语言的思考,起源于对语言的不满;由于对语言的不满,遂有了当代学术思潮里影响巨大的“语言学转向”。我们生存的空间无时无处不被语言包围,我们靠语言来认知世界,没有语言的存在是不可想象的。但我们对语言本身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语言是人们现实交往的桥梁,但我们也常会遇到“词不达意、言难由衷”的窘境,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语言本身的缺陷、含混和表达的歧义,造成误说、误听、误读、误用,从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困惑。尽管如此,我们对语言的需要丝毫不减。什么语言才更精确,更有力,更合理?在蔡曙山的新作《言语行为和语用逻辑》里我们得到了启迪。

作为常把终极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家对语言的关注是必然的,所以语言的转向在哲学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些哲学先辈们由此开创了分析哲学的先河,开始了对语言特别是对它的基本命题的深入研究。随后日常语言学派蓬勃发展起来,哲学家们从深涩难懂的理论开始转向对日常用语的关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以奥斯汀为代表的一批分析哲学家开始从语言学和哲学的角度对行为动词进行研究,从此产生著名的言语行为理论。80年代以后,语言哲学的发展转到语用学的研究,重要成果之一就是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逻辑的建立。

蔡曙山是我国一位走在语用逻辑研究前沿的哲学家,他的研究始于80年代末,和世界上一流的语言哲学家的研究是同步的,其开创性的工作是关于语用逻辑形式化的研究,并将语用逻辑应用于分析人类言语行为和计算机的语言和行为。蔡曙山是用逻辑学来研究语言的,其缜密、精确达到了国内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他的著作中,那些布满全书的、有趣的、貌似天仙般飞舞的逻辑符号在告诉我们,在语言哲学最重要的领域,我国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走在世界前沿。

蔡曙山对语用逻辑非凡的洞察力在这本凝集着理性光芒的新作里得以展现,即是通过对各种语用力量要素的分析和语用逻辑思想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研究,充分印证了著名的英国分析哲学家J.L奥斯汀的一个有名的论断,“语言是用来做事的”。德国哲学家施太格缪勒因此感慨万分地说,“对于过去2500年间所有那些以任何一种方式研究语言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件令他们感到羞耻的荒唐事,即他们竟然没有在J.L奥斯汀之前就做出这样一种其本质可以用一句很简单的话来表示的发现:我们借助于语言表达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行为。”

现在我们终于能够少一些遗憾了,这方面的研究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蔡曙山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更透彻地阐释了奥斯汀的发现。这不仅使学术界对语言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而且让我们每一个人认识到语言的作用远比我们过去以为的重要得多。

人的本质是使用符号语言,并且人能够把语言作为成功交往的工具,这就是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逻辑的意义。蔡曙山和所有语言哲学家的研究给我们一个启示,由于语言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以及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社会的人,应尽可能地了解一些语言学和语用逻辑方面的知识,这样才有可能突破造成人们彼此隔绝的语言壁垒,真正地学会规范地使用语言,精密地传达语言,准确地接受语言。

《言语行为和语用逻辑》
蔡曙山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