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职业教育: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2002-08-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曾毅、周迅通讯员 张越 我有话说

7月28日在长春市落幕的中国职业教育成果展示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具有国际性、综合性的大型职业教育展会。它向世界展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硕果,也将职业教育再次推到人们面前。

20多年培养5000多万毕业生

将在明年毕业的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150名学生,几天前就已经“提前出炉”——他们已全部走上长春移动通讯公司的工作岗位,剩下的学业将在未来公司与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弹性学制、学分制也随之在该校开始实行。这一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在社会就业中起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

2001年,全国初等职业教育在校生8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164万人,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在校生72万人。与1980年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增加了4倍多,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在校生的规模增加了11倍。20多年来,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已培养了5000多万名毕业生,累计培训城乡劳动者13亿人次,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骨干力量。

职业教育的发展,既扩大了我国教育的总体规模,又使教育结构得到了历史性的改变。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初、中、高相衔接,与普通高教、成人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一体系使城乡广大新增劳动力和在岗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部分省市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全国高校本专科生的社会需求量下降了10-15%。据报道,除上海、江苏、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本专科生供需比在1∶1以上外,大多数省份的供需比都低于1∶1。白领阶层供大于求,使得刚刚迈出高校门槛的年轻人,面临的就是日益沉重的就业压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越趋合理,职业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加上职业教育“立交桥”的建起,职教毕业生的升学,文凭已不再高不可攀,职业教育正显现着旺盛的生命力。

农村职教:服务“三农”

在此次职业教育展湖北省的展位上,一袋袋包装精美的茶叶上印着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的字样。这是个以农为主的职业学校,先后两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学校+公司+农户”的模式使得学校走出了农村职教的新天地。而在黑龙江展厅,长短转并举、县乡村网络、供产销合同、校会户互动等7种模式的农村职教思路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

农村职教承担着上千万劳动力的培训职责。对此,教育部门表示,将扩大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农村地区的招生,使招生计划从现在的每年254万人提高到350万到400万人,同时将把面向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规模从每年的8700万人次扩大到1.5亿人次。

那么,在现阶段以学校、公司、农户互动为主要模式的农村职教如何办得更加切合实际?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副校长黄俊林深有感触:首先要注重教育的实用性,让受教育者得到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其次学校要起到龙头作用,要保证产品的渠道畅通。第三要增加科技含量,无论是教学、生产环节还是产品品种和工具的选择都要与先进的科技接轨,才能使农村职教真正为“三农”服务。

培养灰领:天地广阔

2001年劳动部对62座城市劳动力需求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20万个用工岗位中,有66.3%是职业学校学生可胜任的零售、贸易、餐饮、制造等的操作人员。在大连市,去年第三季度劳动力市场最缺乏的人员是高级技工、缝纫工、业务员,供求比分别为1∶10.3、1∶8.3、1∶3.7。

另一组数字同样显示,职业教育前景无限:据2000年的统计,我国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6%,7000多万技术工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仅为1.5%,高级技工为3.5%、中级技工为35%、初级工为60%以上。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仅占15%。

教育部门近日表示,中国计划在未来3年里通过职业教育培养3000万从业人员,每年为300万下岗和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职工培训每年达5000万人次,为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基地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