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历史性的跨越

2002-08-0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武勤英 我有话说

在风景秀丽的杭州湾畔,有一座林木葱郁的小山叫秦山。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从此,我国成为继美、英、法、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第七个拥有核电站完整技术的国家。今年2月,我国又一座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的2×60万千瓦商用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首台机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的核电技术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国核电零的突破

核电,用少量原料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而且核原料在我国的储量极其丰富。发展核电是中国核工业集团的主要任务。在“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统一堆型,推进国产”的核电建设方针主导下,秦山核电二期不仅在自主设计上跨越了一大步,而且在设备制造国产化方面更是全面开花。秦山二期核电站的国产化,不仅使建设投资比同期引进的核电站每千瓦节省近千美元,而且,带动了国内科研、设计、材料、机械制造、仪器仪表、冶金等相关产业同步提高。

核心技术全部是国产的

核电是高科技产业,核电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担任核电工程总体设计的中核集团第二研究设计院、中核集团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华东电力设计院等联合全国的有关院、校、厂、所联合攻关,形成了共建秦山二期的合力。

秦山二期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要根据我国的现有条件进行不同以往的自主设计。首先,冷却剂回路由三环路改为二环路,同时,堆芯的热工水力、反应堆厂房设计、土建结构设计及计算均需重新考虑。然而,这都没有难倒参战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奋力拼搏,艰苦创业,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核电站的反应堆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中核集团集中了几乎国内最权威的专家参与它的设计与论证:中核集团科技委委员、中科院院士、国家设计大师欧阳予、秦山联营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叶奇蓁、中核集团第二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马一、中国核动力院研究员级高工李金贤……

在上海先锋电机厂,我们看到了被加工得像艺术品一样精致的控制棒驱动机构。这控制棒安装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顶盖上,起着反应堆启动、调节功率、安全停堆和事故停堆的功能,是核电厂关键设备之一,被列入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产品从设计、研制到最终投入运行,历时了10多年时间。这个项目组的负责人就是中核集团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李金贤高工。李金贤在承担该项目时已经50多岁了,他以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带领课题组成员攻克了核岛的关键设备。

在中核集团的统一领导下,秦山二期不仅在自主设计上跨越了一大步,而且在设备制造国产化方面优中选优。反应堆的压力容器被上海锅炉厂的技术人员称为核电设备制造中的明珠。这个庞然大物总重322吨、直径4.25米、壁厚0.2米、高12.98米。当美国西屋公司亚太地区总裁看到中国人能制造时,不禁感叹道:“这是世界一流的制造水平。”

把核安全放在经营工作的首位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从成功建设、运行秦山一期核电站到秦山二期核电站提前建成发电,不仅使我国掌握了核电站建设的关键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掌握自主设计和项目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现在这批专业人才不仅在秦山,而且还向国内其他核电项目输送了800多人,成为我国核电建设的骨干力量。

随着我国核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核电已成为一种最安全、最清洁的能源。国家核安全局、省环境监测站在这里从来没有检测到一个指标是超标的。自主设计、自主建造、主要设备制造国产化和自主管理运营这四大国产化要素,我国都已基本具备。中国核工业人用独特的核电文化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理念,证明了核电国产化之路完全正确。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中国核电发展史上辉煌的篇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