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草原旅游亟须填充文化内容

2002-08-0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高平 我有话说

时下内蒙古草原碧野连天,鲜花铺地……游人在领略美景和歌舞之后,却表露出几许遗憾:景色不耐看,历史文化含量少。

内蒙古旅游业集团总裁高建国呼吁:全国的草原旅游,除了草原和蒙古包外,正遭遇一种尴尬,对历史文化旅游要素的开掘和利用不够,草原旅游急需填充文化内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就是一个突破口。

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元上都遗址静静地被沙尘掩没着,被岁月遗忘着,似乎在诉说着一种草原文化的稀缺。

历史上有这样一些民族,他们善骑射,好游牧,南征北战追逐水草。他们居无定所,很少大兴土木,很少构建宏大雄伟的永久建筑。难怪即使在疆域无比宽阔的元朝,蒙古民族留下的历史文化遗迹也很少,就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宏大墓地,在地平线上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坐落何处至今还是个谜。

元上都,那个在元朝版图上赫赫有名的开平府,却是个例外。这是迄今发现的蒙古民族最大的、也是历史记载最完整的古城遗址。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正蓝旗境内,1260年,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在此称帝,是元朝初年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元统一中国后,在今北京市兴建首都大都城,元上都被确定为陪都。尽管是陪都,但元朝皇帝率文武百官每年有半年的时间在此办公,许多重大决策都来自于此。据记载,元上都呈正方形,每边长2200米,黄土板筑城墙,上宽2米,下宽10米,现存城墙高5米。元上都城分外城、皇城、宫城。马可·波罗这样描述元上都:“终抵一城,名曰上都,现在在位大汗之所建也。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舍皆涂金,绘种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人心目。”可惜元末明初毁于战火。元上都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保护古城遗址。

前不久,蒙古学博士、内蒙古大学旅游系主任王玉海与中国科学院的一批专家慕名来到这里,为内蒙古作旅游与草原历史文化结合的实地考察和规划。王玉海博士对记者说:“草原文化的核心是游牧文化,而游牧文化很少留下人文古迹。因而元上都在蒙古史和草原文化研究中显得尤为珍贵。草原宽阔但单调,能一眼看穿景色,不同于山水旅游一步一景,有不同的视觉冲击力。草原旅游如果没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作底蕴,就会显得缺乏持续吸引力。”

可喜的是一些人正按照增加历史文化含量的建议,对元上都进行保护和挖掘利用。正蓝旗对元上都遗址实行封闭管理,封围面积19平方公里,将保护区内的103户牧民全部迁出,将上世纪50年代在遗址前边开挖的1600米水渠全部填平,将穿过遗址的一条公路堵死。旗里制定了以元上都遗址为中心的草原文化旅游开发区,并积极申报元上都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

有关专家指出,元上都遗址的开发利用价值极大,如果能够科学地临摹当时的部分生活和场景,向为草原旅游塑造文化灵魂走出坚实的一步,不久的将来,草原就真的让人流连忘返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