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垃圾处理亟需产业化

2002-08-05 来源:光明日报 张晓鸣 白锋哲 我有话说

“静脉产业”前景可观

在国外,垃圾处理企业常被称作“静脉产业”,即垃圾产业就像人体通过静脉回收陈旧血液并再造新鲜血液一样,将废物转换为再生资源。国际有关专家预测未来30年的“十大新兴技术”中,垃圾处理新技术位居第二,垃圾回收和再利用将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

据统计,在目前世界每年生产的钢、铁、铝、锌、纸张总产量中,由垃圾中提取再生资源加工而成的产品分别占到45%、22%、30%和35%。在法国,每年用于生产铜产品的原料中,有80%来自废铜。在美国,每年用于新闻纸的原料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废纸。在日本,每年用于生产塑料产品的原料中,也有一半是废弃塑料。

在我国的生活垃圾中,也有30%—40%的垃圾是可以再利用的废纸、废玻璃、废塑料和废金属。由于处理方式简单,全国每年在垃圾中扔掉的可再生资源价值就高达250亿元。仅北京每天就有6000吨可直接、间接利用的资源被白白扔掉。

如果将这些可再生资源利用起来,变废为宝,不仅能取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如杭州利用天子岭卫生填埋场的气体建成了沼气发电厂,自1998年8月投产以来,共发电1130万度,完成产值570万元,上缴国税82万元,成功地实现了垃圾资源回收。一些中小城市也依据自己的经济技术能力和特点,利用国内技术建设了一批垃圾焚烧厂,复合肥料厂,取得了良好的垃圾处理效果。

产业模式呼之欲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稳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不断增加。近10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增长率一直稳定在70%左右。同时,据统计,1999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1.44亿吨,全国已建成不同类型的垃圾处理厂655座,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也由1997年的55.4%提高到1999年的61.8%。垃圾处理状况正逐年改善。

但是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水平依然较低,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使城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纳入良性循环轨道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另一方面,限制垃圾产业发展的瓶颈却在逐渐打破。

中国城市环境协会秘书长刘京媛女士指出,目前我国垃圾产业长期得不到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限制。

资金困难是我国垃圾处理遇到的首要难题。例如建成一座垃圾日处理能力为一吨的工厂,大约需投资40万至70万元,而从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发展水平来看,环卫部门仅能承担10万至25万元。

近日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实行“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收费管理,大大弥补了垃圾处理资金不足这一问题。

垃圾处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我国许多城市正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的袋装化收集和分类收集,生活垃圾中的各类可回收利用物可得到直接回收利用或纳入再循环过程,不仅使进入处理流程的垃圾中无机垃圾成份大幅度降低,有机垃圾成份进一步提高,还为我国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制肥和综合利用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容器化收集率已达到85%以上,其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达到了95%,中小城市也不低于80%。2001年由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出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强调生活垃圾管理要从末端管理转变为全程管理;从发展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技术转变为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和有效利用;鼓励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设备标准化和监控自动化。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的进程,也为实现垃圾产业化提供了良机。

但是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一直被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包揽。从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到处理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都由政府全部负责。各城市的环境卫生部门既是垃圾治理监督管理部门,又是垃圾收运和处理业务的执行单位,这种体制不仅不能在环卫行业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竞争机制,还限制了垃圾产业运营的市场化。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实施马路清扫竞拍承包,公厕管理竞拍承包,给垃圾收运和处理的市场化做了示范。刘京媛认为,建立一个以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为中心,带动环保行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模式已呼之欲出。我国应在稳定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垃圾产业的形成和良性运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