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无公害“菜篮子”走向千家万户

2002-08-0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邵文杰 我有话说

“九五”以来,全国积极调整“菜篮子”建设的主攻方向,大力推动以“提倡绿色消费、培养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建设,促进安全食品产销体系从点到面的展开,我国各地无公害“菜篮子”开始走向千家万户。

在上海,食用农副产品安全监督工作随着“菜篮子”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而逐步深化。自去年4月被农业部列为“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试点城市以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据农业部抽检结果,蔬菜质量抽检合格率由去年7月的48.4%提高到95.7%;“瘦肉精”阳性率降到4%。目前上海市已形成“生产基地抓、流通环节管、市场销售查、卫生部门检”的工作体系和“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上海市政府把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推进。根据实际情况,上海市把蔬菜、瓜果、牛奶、水产品、粮油、畜禽等六类农产品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把控制“瘦肉精”和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作为近期突破的难点。目前全市已有12家企业的33个产品通过了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认证,同时还在网上公布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的绿色食品的品牌,为市民选购放心农产品提供了方便。

北京市从去年4月被农业部列为“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试点城市以来,市政府本着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和猪肉“瘦肉精”污染为切入点,围绕“源头”和“市场”这两个关键点,逐步提升北京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农业部去年和今年对北京市5次抽检结果中显示,不合格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猪肉“瘦肉精”污染分别下降了64%和92%。

自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北京市重点开展了安全生产基地创建活动,对郊区种养业主导产业的重点规模化生产基地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为了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北京市专门制定了认证程序,对产地环境,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投入品等进行认证检测,认证通过的企业统一使用安全农产品标志。截至去年年底,有近千家生产基地和企业提出申报无公害食品安全品牌,已有221家达到标准。这些基地涉及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个行业,无公害安全农产品生产总量已占全市农产品生产总量的50%。

为了规范对认证农产品的管理,北京市制定了安全食用农产品统一标志,颁布了《北京市安全食用农产品标志管理方法(试行)》。目前北京市已印制并使用了300多万枚安全农产品标志,这不仅方便了市民识别和购买安全农产品,同时扩大了安全农产品的影响,并对认证农产品形成了有效监督。

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的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近年来,通过发展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农业及科技推广,打破了西藏的蔬菜品种单一的局面。品种已达100多种,蔬菜种植的设施化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去年,“菜篮子”总产值达到41.48亿元,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68%,农牧民人均收入的60%以上。

在农业部的支持下,自治区组建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组织开展了“放心肉”、无公害蔬菜工程活动。以“菜篮子”产品为突破口,通过对农畜产品实行“从农田、牧场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并利用高原自然条件,生产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菜篮子”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

深圳由于毗邻香港交通便利,发展外向型农业有天然优势,去年全市鲜活产品出口总额为12.7亿港元。深圳现已成为香港市民的重要菜园子,一些主要出口品种在香港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目前深圳市已有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等3个市级检验检测机构。去年共对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和肉菜市场抽查35000个样品,对多次检出农药残留超标的85家菜档做出处罚。据农产品质量检测部门检测,深圳市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已从最初的平均26%降至现在的10%左右,外地猪“瘦肉精”阳性率下降到5%左右。

黑龙江省气候冷,冬季漫长,城镇人口比重大,“菜篮子”产品供应过去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在实施“菜篮子”工程以后,实现了总量供给有余,从根本上扭转了“菜篮子”产品长期短缺的状况,从“菜篮子”产品调入大省变成了调出大省,据统计,黑龙江省“菜篮子”产品已销往全国27个省(市、区)、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4.7%,比“八五”期末提高12%。

黑龙江大力推进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基地开发,狠抓“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准进入市场销售,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食品安全。到去年年底,全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1035万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达到281个,占全国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总数的11.7%。

重庆市把实施“放心肉”、“放心菜”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全市43个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背景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提出蔬菜生产布局规划调整意见。到去年底,全市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13个,面积8万亩,年生产能力达40万吨。

“区域调专、市场调外、档次调高、品种调优、效益调好”是重庆“菜篮子”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通过对菜、果、肉、蛋等主要“菜篮子”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使之达到安全质量标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